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新质生产力研究所 > 新质生产力百科

新质生产力市场现状 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分析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4-02  点击:2263
我国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发展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条件逐渐具备,正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科创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驱动力量。

一、新质生产力发展需与活跃资本市场配合

当前我国融资结构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为主。而2000年前后,随着资本的逐渐积累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我国要素禀赋优势开始转向资本密集型行业。我国加入WTO和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两大因素催化下,以重工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在我国产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首先,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全面结束住房实物分配,2003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开启了房地产市场化的进程。城镇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国内居民住房需求快速释放,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拉动钢铁、铝材、水泥等原材料工业迅猛发展。另外,2001年加入WTO加速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产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使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问题得以缓解,包括重化工业在内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开始从纺服、食品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向原材料、机械设备等资本密集型重工业转变,重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60%上升至2011年的72%。可见,过去我国的发展模式以投资为主要驱动力,传统工业和地产业是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企业发展往往依赖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造成了我国企业融资结构长期以间接融资(信贷和非标)为主导,社融存量中银行贷款占比长期超过60%,股权占比不到5%。

新质生产力市场现状  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分析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直接融资配合,活跃资本市场意义重大。我国宏观经济背景正处在由大到强的阶段,未来需要通过积极培育高科技含量的战略新兴产业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持续地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由于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具备轻资产、高研发、盈利和现金流不稳定的特质,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明显的信贷约束,更多通过股权融资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在《硬科技的区域分布和股市占比-20231128》中梳理了A股的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可以发现这些公司研发投入力度明显更高,且长期贷款比重较低。截至23Q3,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3%,明显高于全部A股的2.0%。从A股上市公司长期借款占比来看,2018-2022年战略新兴产业长期借款占资产总额比重的均值仅为1.34%、明显低于全部A股(非金融)的10.2%。


因此,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转变融资结构,而从国际对比的视角来看,当前中国直接融资的比重尚且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社融存量衡量,2022年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美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达66%,而我国仅为17%,其中股市融资仅占4%。借鉴美国1980-2000年间,直接融资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经验,未来需加快实现融资结构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直接融资的配合离不开活跃的资本市场,应从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等方面出发活跃资本市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新质生产力市场现状  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分析

二、我国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条件逐步具备

我国发展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已具备基础。正如在前文提出的,过去我国依靠劳动力、资本要素密集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加快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创新,而借鉴我国和美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科技创新有赖于技术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政策支持,当前我国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已具备一定基础。


技术发展方面,我国科创能力明显提升。根据WIPO,2022年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超过法国,位于全球第11位,与2012年相比一共跃升了23位。其中我国知识和技术产出排名位列全球第六,已经高于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当前我国专利与科研成果规模也有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我国高技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约53万件,且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2011-2021年十年间复合增速达到23%。从ESI论文数量来看,2011/01-2021/09我国发表ESI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二,高达346万篇,仅次于美国的437万篇。


人力资本积累方面,我国工程师红利正在取代人口红利。教育部预计202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为1158万人,若以2020年比例(STEM专业毕业生占比62%)推算,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生数将超过700万,工程师红利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将逐渐显现。根据光明理论网、经济日报援引软科发布的《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在排名的22个工学领域学科中,我国内地高校在其中14个学科排名第一,而工科教育水平是工程师人才培育的基础,我国的工程师红利将得以不断强化。


政策支持方面,我国已经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出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强化中央对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并划转了科技部的管理类职责,更加重视基础研究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综合以上,我国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发展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条件逐渐具备,正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科创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驱动力量。


三、硬科技是新质生产力核心,已逐步被国家提升至战略层面重点部署

加速硬科技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硬科技是一种基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之上,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明确应用场景,难以被复制和模仿,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代表性领域共包含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八大新兴科技领域。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一方面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六大产业和硬科技的概念不谋而合;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在6G网络、可控核聚变、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赢得发展主动权,从而以硬科技创新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硬科技已逐步被国家提升至战略层面重点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硬科技领域的深入发展起到了提纲掣领的作用。2022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等机构多次围绕硬科技相关领域出台重要政策,为促进硬科技进一步深化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加速布局产生了重要提振效果。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印发文件,在8个区域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长期来看有望通过数字基建领域深化硬科技的发展进程。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组建国家数据局,长期来看有望显著增强党中央对国家战略科技事业的统筹协调能力。

新质生产力市场现状  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分析

加速硬科技发展已迫在眉睫。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方面,部分发达国家加大对于中国的技术封锁。近期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高端科技实施高压封锁手段,2023年1月,荷兰和日本加入美国对华进行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同时当年10月美国商务部以涉俄为由,宣布将部分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并发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海外的封锁打压或对我国硬科技领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2023Q2中国大陆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仅占15%。另一方面,当前新一轮全球科技进步周期正在启动。近年来全球各经济体对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日趋提高,中国研发支出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虽仍处较低水平,但也在稳步推进,美国研发支出占其国内GDP的比重自2015年2.8%逐步上升至2021年的3.5%(下同)、日本(3.2%,3.3%)、德国(2.9%,3.1%)、英国(2.3%,2.9%)、中国(2.1%,2.4%)。


从内部环境来看,传统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我国老龄化正在逐步加剧,据联合国人口署测算,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在2000年首次达到10%,符合国际通行划分标准下的老龄化社会特征,同时在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预计将超25%,人口红利的加速消退或将致使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难以维系。此外,中国已在硬科技制造领域积累了一定优势,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处于全球较高水平,并且处在上升阶段,中国机械设备制造综合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自2000年的0.58持续上升至2021年的1.8,未来伴随中国在硬科技制造领域继续有所突破,或将有望开启产业结构升级,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市场现状  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分析

四、我国新质生产力正在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科创能力明显提升,工程师红利也正在取代人口红利,政策方面也已经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条件已逐步具备。部分新兴领域已获得了可观进步,例如,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渐占据领跑地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也正处于逐渐成长的阶段。其中,政策支持叠加技术进步推动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关键领域国产替代正提速,同时半导体周期回升叠加AI浪潮演绎也将进一步加速信息技术产业成长,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主阵地。


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逐渐增强。从经济占比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从2014年的7.6%上升至2022年的13%以上,同时根据“十四五规划”中的目标,预计2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行业占GDP比重将上升至17%。从工业生产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逐渐上升至2022年的15.5%,生产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


从出口来看,优势新兴产业成为支撑我国出口的新动能。2023年,以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共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高达29.9%。此外,船舶、家用电器的出口分别增长35.4%和9.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海势头强劲,根据腾讯网、汽车纵横网援引Clean Technica,2023年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据了21.0%的市场份额,连续2年位列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是汽车出口强有力的引擎。

新质生产力市场现状  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分析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未来新质生产力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核心的带动作用。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发展思路下,越来越多的政策也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持。例如,货币政策或将加强对科技贷款的支持,拓宽新兴战略性产业中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财政政策则可与产业政策配合,为重点领域提供减税降费、财政补贴、资金支持政策优惠。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