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 > 战略资讯2024年甘肃"三农"工作重点目标任务确定 全面打好陇原乡村振兴漂亮仗

2024年甘肃"三农"工作重点目标任务确定 全面打好陇原乡村振兴漂亮仗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2-28  点击: 658次
今年甘肃省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系统将以“千万工程”为引领,集中力量推动“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落实,着力夯基础、稳产能、提效益、增动力,全面打好陇原乡村振兴漂亮仗,确保全省一产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

  2月27日,记者从甘肃省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局长会议上了解到,今年甘肃省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系统将以“千万工程”为引领,集中力量推动“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落实,着力夯基础、稳产能、提效益、增动力,全面打好陇原乡村振兴漂亮仗,确保全省一产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突出守底线。重点在四个方面持续夯实打牢防止返贫的基础。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持续提升保障水平、集中扶持重点区域、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突出增动力,聚焦产业就业这两个关键,产业帮扶上突出基础设施、全链开发,就业帮扶上突出稳定岗位、提高质量,更多用发展的办法把脱贫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再往前走。持续推进帮扶产业“四个一批”分类发展,深化经营性帮扶项目联农带农工作,建立完善联农带农“两本台账”,力争覆盖65%以上监测对象,带动脱贫户140万户以上。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配合人社部门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190万人以上。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帮扶行动,为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提供优质就业岗位。评选认定一批乡村工匠和工匠名师,推动279个乡村工匠重点扶持项目落地。持续落实金融帮扶支持政策。继续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做到应贷尽贷,力争2024年全省投放量突破50亿元。突出促振兴。在牢牢守住底线的基础上,多在拓展上做文章,让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


  全力以赴再夺粮食丰收

  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质保量完成粮食面积4000万亩以上、产量1250万吨以上的硬任务。


  粮食生产要坚持两手发力。以大面积单产提升为突破口,落实两年三茬面积300万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500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500万亩,围绕玉米、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创建14个单产提升整建制示范县和5个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支持规模经营主体集成密植栽培、水肥一体等多种管用措施,创建一批单产提升千亩、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力争基地平均产量提升10%以上。实施大豆规模主体增产行动,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5万亩,在陇南“徽成盆地”继续加大复种轮作大豆。在祁连山沿山区域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春油菜面积,确保油料面积达到408万亩;农田建设要聚焦标准质量。年前,145万亩国债项目任务资金已全部落实到县,重点支持石羊河流域、河西及沿黄灌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和中部实施引水上山,相关市县要加快工作进度,3月必须全面开工,春播前完成40%以上的建设任务。“菜篮子”供给要突出优化产能。奶业重点市县要抢抓市场重新洗牌的机遇,支持本土乳企渡过难关,招引新的优强乳企,放大优质饲草基地优势,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推动奶产量进入全国前十。启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重点支持老旧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改造升级,今年新建设施农业6万亩、改造提升3万亩;防灾减灾要注重强基提能。2024年春季,全省大部气温偏高0.51℃-1℃;河西中部降水偏少,局地旱灾和阶段性低温冻害发生可能性大,各地要树牢“防重于救”理念,以工作的主动性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


  强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全省特色产业提质增效“1+6”方案(1个总体方案,牛羊菜果薯药6个分产业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1024”目标,即打造10个百亿元产业大县,果、薯2个500亿元左右和牛、羊、菜、药4个千亿元产业。省农业农村厅将坚持“多干多支持、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以鲜明的激励导向和差异化奖补机制,推动产业竞相发展。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拿出硬招实招,推动今年菜果薯药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产量分别增加2%、7%、3%、3%,牛羊存栏分别增长5%、7%,出栏分别增长8%、12%,“六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900亿元以上。


  全面加快产业链建设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是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活力的关键举措,去年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年要再加把劲,工作更细、更实、更到位。新签约项目和在建续建项目年内累计到位资金达到700亿元,确保完成较上年增长20%的目标,其中新增转规农产品加工企业50个,培育营收高于1000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100个。强力推进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争取全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达到2400个以上。培优创响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支持培育一批“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力争新入选农业农村部品牌精品培育计划5个以上,分产业打造1-2个在全国立得住、叫得响的头部企业商标品牌。持续开展多层次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甘味”品牌企业销售额达到290亿元以上。


  找准落点推进乡村建设

  重点要从农民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入手,围绕“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和“八改”工程,谋划实施一些普及普惠、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关键要事,真正让群众可感可及、满意认同。


  全面开展“和美乡村”创建。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突出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6项内容,分区分类、因地制宜开展创建,今年再创建100个左右省级“和美乡村”和500个左右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深入推进“八改”工程。对省农业农村厅主抓的改厨、改厕两项任务,要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总结推广一批适应农村实际、成本适中、群众满意的“改厨”技术模式,引导群众建设安全、干净、卫生、明亮的农村清洁厨房。抢抓国家改厕奖补的政策机遇,争取实施改厕20万户以上,加强技术服务、督促指导、抽查检验,进一步提升农村改厕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推动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院等工作落实落地。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组织群众搞好房前屋后和庭院卫生,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继续抓好“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培训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用好村规民约制修订这个抓手,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厚葬薄养、封建迷信、赌博等不良风气,厚植新风正气,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集中力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落实“强科技”行动部署,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力和贡献率。


  种业振兴要有实质进展,持续培育种业企业创新联合体,构建商业化高效育种体系,加快育种前沿技术应用,力争用两年时间选育突破性玉米新品种8-10个、抗旱抗病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5-8个。农机研发要有明显突破,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一体化试点和补短板行动,研制农机装备37种,力争玉米去雄机、种薯切块机、当归移栽机熟化定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高性能精量播种机、草方格压草机批量生产。建设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基地70个、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强主体强装备“双强”行动试点30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7%。农业节水要有实际行动,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工程节水、农艺节水与管理节水相结合,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地下水超采区严禁大水漫灌、严禁种植高耗水作物。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1520”目标,即推广覆膜灌溉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15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000万亩,并在旱作区发展“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10万亩、集雨水窖补灌6万亩。绿色发展要有更大成效,深入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抓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基地。深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开展地膜联合监管“百日攻坚”行动,推动全省废旧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5%以上,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54%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9%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5%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积极稳妥深化农村改革

  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强化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建设,“五有”合作社占比达到63%以上,联结小农户占比超过40%。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新培育发展家庭农场5000家以上,总数达到7万家以上。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整省试点,全省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3500万亩次以上。持续推进二轮延包试点,今年实现2025年到期的34个县区试点全覆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力争年底村均收入稳定在20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同时,全力抓好农业安全生产,落细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规划咨询,成名于规划思想。专注于乡村振兴规划,如:“三农”问题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产业聚集区、农产品产业链等研究规划咨询服务10余年。时刻洞悉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对于乡村振兴相关项目有着丰富的经验及庞大的研究队伍,经手相关乡村振兴规划项目近百余例,欢迎致电400-666-8495咨询!


分享到:
上一篇: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出台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下一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效如何?一组数据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