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 > 战略资讯甘谷县:持之以恒抓好“三农”工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甘谷县:持之以恒抓好“三农”工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2-21  点击: 488次
2023年,甘谷县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预计实现一产增加值30.01亿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98元、增长10.2%。

2023年,甘谷县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预计实现一产增加值30.01亿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98元、增长10.2%。


一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实施土地整治项目4个,新增耕地91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8万亩,完成撂荒地提升整治1.2万亩。围绕稳定粮食生产目标,实施旱作农业示范、撂荒地提升整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等6项增粮措施,建成千亩以上示范点45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18个,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77万亩以上,实现粮食总产量21.1万吨。全面完成400万公斤粮食、10万公斤食用油储备轮换任务。


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扛牢三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治责任,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推广应用“甘肃一键报贫”系统,扎实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三访三纠三排除”“攻坚三十天、十查十到位”等专项行动,新识别监测对象126户629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针对2964户14247名监测对象,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落实帮扶措施,风险消除率达74.64%。完成低收入家庭抗震农房改造163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0户,埋设改造供水管网52公里,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城乡供水工程全面通水。充分调动各方帮扶力量,用活用好各类帮扶资金,全力兴产业、改面貌、稳就业、促销费,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新建无立柱钢架大棚400座,实现消费帮扶金额2.67亿元。


三是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落实衔接资金2.68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194个,建成中药材示范点26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8700吨,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个。整合涉农资金1728万元,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建装配式阳光温室大棚24座、无立柱钢架大棚950座,改造灌渠10.1公里。发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带动效应,推动“双椒”产业全链条发展,培育辣椒标准化种植示范点48个,建成果椒分选线5条,甘谷花椒集散交易中心建成运营。改造提升老旧果园5100亩,新建果园防灾减灾设施1200亩,承办了全市秋冬季果园改造提升现场推进会。完成绿色食品认证10个,6家企业获评“甘味”知名企业商标品牌,“甘谷花椒”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甘谷苹果”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四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因地制宜编制乡村规划18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33个,安远镇巩川村被命名为全省“和美乡村”。围绕提升农村道路通达通畅能力,改造提升通乡三级公路3条62公里,新建村组道路47公里、产业路44公里;全县农村公路的建设,极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降低了运输成本,带动了全县“两椒一果”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村庄清洁行动,硬化村内巷道52万平方米,拆除“危违”建筑820余处,完成农村户厕改造8000户、居民清洁取暖改造6000户,治理沟渠53.6公里,打造了磐温路、安礼路、东川路、金西路、八大路、大像山至古坡草原旅游公路沿线6条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实施渭河流域磐安段生态综合治理、散渡河安远段防洪治理、藉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工程,新修堤防11.5公里,完成河道整治16.9公里,新建淤地坝4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平方公里。完成生态造林5.4万亩、公路绿化100公里。


五是有效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采取公益性岗位安置、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吸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基层进企业等措施,新增城镇就业531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5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43人,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4110人,全县26家乡村就业工厂、83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4612人。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临时短期型向长期稳定型转变,全年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6154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1.78万人,落实务工交通补贴3.65万人1091.2万元,实现劳务收入34.3亿元。认定市级充分就业社区6个,成功创建为“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


六是接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深入开展“结对关爱”行动,组织全县5487名干部与369名孤儿、4451名困难重度残疾人、1153户特困家庭建立结对关系,落实联系交流、走访探视、政策落实、“四必到”等关爱措施,累计走访探视14762次、联系交流23331次、帮助解决问题1300件、帮办实事1616件。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15家爱心帮扶社会组织实施志愿服务项目3个,捐款捐物2.6万元。投资1.2亿元实施教育基础项目61个,磐安镇第二幼儿园、安远镇第二幼儿园等项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双减”成果持续巩固,全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在甘谷召开。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260个分级诊疗病种全部在县内就诊解决。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推进线上线下常见病、慢性病药品配送上门服务,开展一站式“床旁结算”服务,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实现零押金住院,就诊流程持续优化。精准认定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对象,持续强化人员动态管理,新纳农村低保1520户4881人、取消989户3227人,新识别重度残疾人补贴对象525人、困难残疾人补贴对象592人。全面落实救助政策,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6亿元。加快推进民生项目建设,2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村级互助幸福苑建成投用,200户分散特困供养生活设施完成改造。


2024年,甘谷县将按照“三农”工作“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的要求,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立足“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着眼于打造“甘味”农产品基地,深入实施果品产业迭代升级、蔬菜产业提质增品、畜牧产业扩量增效、道地中药材标准化提升“四大工程”。围绕渭河、散渡河、清溪河、泾甘路、六古路沿线和南后山区6条特色产业示范片带建设,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创建品牌,示范带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稳面提质、延链增效”思路,做好现有果园提质、低产果园改造等工作,年内建成果园防灾减灾设施3000亩,改造老旧果园4000亩。建设清溪河流域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冷链物流加工园,探索发展预制菜产业。围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清理规范县域内零散辣椒加工企业,建立统一牌子、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甘谷辣椒”品牌,建设集生产、收购、加工、储存、销售于一体的辣椒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甘谷辣椒集散地。坚持以畜牧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抓好8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新改建工作,力争全县畜禽养殖量达到303万头(只)。


二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落实“六个严禁”要求,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施引洮二期配套农业灌溉工程、通广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农业设施项目;落实五大科技增粮措施,年内推广旱作农业技术20万亩,引进农作物新品种40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6万亩、产量21万吨以上。


三是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严守防返贫底线,用好“甘肃一键报贫”机制,健全完善动态监测帮扶和快速发现响应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紧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落实落细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措施,采取帮扶车间吸纳就业、以工代赈项目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渠道,引导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新增学位1600个、园位450个。围绕市域医疗副中心建设,开展县医院临床专科建设、县中医医院能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规范管理“三大行动”,重点抓好天水市县级医院2个临床特色专科建设。扎实推进“结对关爱”行动,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细化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解决好“一老一小”等民生问题,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四是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不断优化各乡镇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配置,年内完成12个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35个村级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的“和美乡村”4个,创建乡村建设示范村26个,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500户。



    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规划咨询,成名于规划思想。专注于乡村振兴规划,如:“三农”问题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产业聚集区、农产品产业链等研究规划咨询服务10余年。时刻洞悉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对于乡村振兴相关项目有着丰富的经验及庞大的研究队伍,经手相关乡村振兴规划项目近百余例,欢迎致电400-666-8495咨询!


分享到:
上一篇:河北省1700名“头雁”领航乡村产业振兴
下一篇:张海鹏: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