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大包干”至今,敢为天下先的小岗人从来就不缺乏胆识和激情。40年前,18户大包干带头人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现如今,在小岗村,新的18户带头人正通过自身的努力引领着小岗村民走上致富大道。
时序轮替中,小岗精神的内涵愈加丰富,始终不变的是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改革者的步伐。
从“大包干”18户带头人到新18户带头人,“小岗精神”在传承
9月28日中午,在小岗村党员活动室,记者见到殷玉荣时,很难把眼前这位扎着马尾辫、清爽利落的女子和养猪大户联系起来。
1979年出生的殷玉荣,是小岗村的养殖大户、小岗村新18户带头人之一。“之前在外打工,也跟丈夫一起跑过运输,看到家乡发展越变越好,我就回乡创业。”她说,从2012年她开始养猪,但一开始因为缺乏专业养殖技术,加上那几年市场行情差,养猪场连续三年亏损,但她并没有放弃养猪创业的梦想。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殷玉荣埋头苦干,勤奋学习养殖技术。2015年下半年,养猪场终于有了起色,开始盈利。2016年,市场行情好转,她净赚了五六十万元,扩大养殖规模,翻修了猪舍,成为村里规模最大的养猪场。
“如今养猪场有50多头母猪,不过我现在主要是卖猪苗,30斤的小猪一头卖500元,年入20多万元不是问题。”殷玉荣说,有了稳定客户源,终于不愁销路,她正打算牵头成立养猪合作社,和乡亲们分享养猪技术和经验,带着大伙一起致富。
40年前,18户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现如今,小岗村又选出了新的18户带头人。
“现在小岗的任务和当年按红手印那时不同了,但是直面问题、敢闯敢试、勇挑重担的小岗精神代代相传,激励我们团结合作,义无反顾地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小岗村党委委员严余山说。他是严宏昌之子,也是新18户带头人之一。
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未来,因此需要培育更多“新农民”。现如今,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加快农村发展的先导力量。
“一直以来,我都以自己生在小岗村为荣。‘大包干’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作为致富带头人,我也想尽一份力,帮乡亲们走上发家致富‘快车道’。”殷玉荣萌生出了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念头。在她的推动下,今年8月4日,民益专业合作社与18户小殷村民组代表签订了土地入股合作协议,开启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入股改革的新征程。
从“富口袋”到“富脑袋”,美丽宜居乡村铺画卷
踢足球、练武术、敲花鼓……9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小岗学校,在整洁宽阔的红色塑胶跑道上,学生们肆意地欢笑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在绿色草坪上,一群身着校服的女生练习凤阳花鼓表演。
“来小岗村有4年了,村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学校硬件条件改善了,还开设了足球、美术、舞蹈等形式多样的兴趣课,学生们的学习劲头也更足了。”小岗学校音乐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县级传承人吴晓彤说。
“小岗学校前身是小岗村小学,建于1998年,从2012年开始筹建小岗村九年一贯制学校,7月份七年级开始招生。2013年6月学校正式成立,名称为凤阳县小岗学校。”校长邱建闯说,2012年他刚来时,这里只有东边一幢小楼,学校占地仅9亩,全校只有大概一百名学生,仅5名老师在编。经过这几年一边办学一边建设,学生食堂、少年宫、教师周转房等陆续建成,如今已经有35名老师在岗,在校学生440人。“从2016年以来,先后投入290万元进行教学楼改造、食堂改造、校园美化和校内外绿化等。”
乡村振兴,既有经济振兴,也有文化振兴。“富口袋”的同时也要“富脑袋”。
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让小岗村有了发展底气,富裕起来的村集体投入大量财力提高教师待遇,奖励优秀学生,补贴校车费用。投入380万元,完善小岗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教师生活津贴补助、教育教学奖励制度,开展“名村”“名校”合作。同时,全面升级村卫生服务中心,小岗村卫生室升格为乡镇卫生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免费为全体村民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承包地农作物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养老保险等。
从衰败破旧、垃圾遍地,到粉墙黛瓦、干净整洁,小岗村从“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走上了富裕文明、生机勃勃的嬗变之路。目前,小岗村学校、卫生院、养老院、消防队、派出所等一应俱全,全村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小岗村从农民群众最急需最期盼的事情入手,逐步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小岗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目前农民文化乐园主体框架已经完成,大戏台改造项目投入使用,石马、严岗新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时将小岗村敬老院打造为居家养老中心,提升保障水平;启动石马三期村民小区建设,明年4月以前所有村民入住小区享受均等公共服务。
从“包产到户”到“全面治理”,改革名片越擦越亮
初来小岗村,你会惊叹于一条条大道连接村头巷尾,一栋栋粉墙黛瓦的农家小楼掩映在苍松翠竹中。但是走进任意一座民居和村民攀谈,你会发现外观一样的房子,里面的房型各异。
“女儿女婿都在深圳,平时家里人少,盖房子的时候我就要求客厅大一些,跟别人比起来,少要了一间房。”石马新村的一户村民告诉记者。
“房子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找谁建,由理事会征求村民意见。”小岗村相关负责人说,比如,在严岗新区一期续建工程中,由村“两委”委托专业单位规划设计通过专家论证,之后交由村民理事会表决,由理事会成员对住房户型、结构、高度、室内设计等提出意见,建设过程中,理事会成员轮流到工地监督施工。小岗村分片区成立村民理事会、石马三期建房理事会,涉及老百姓重大利益的问题,由群众自己说了算。今天,小岗村民“按”下的红手印,依然可以决定小岗村的未来。
改革的持续推进,进一步擦亮了小岗的改革名片。今天,这里的改革已从围绕土地进行的生产关系调整,逐步深入乡村的深层机理,探索新的治理机制。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小岗村与安徽财经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合作,打造‘社区党建、社区协商、社区营造’三区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出台了《小岗村美村行动实施方案》和三个配套决定,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包片干部、卫生监督员、村民、环卫公司、新乡贤、志愿者等多层次的组织架构,既评选奖励,也考核处罚,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李锦柱说,建立了小岗村“四片两线”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设立小岗村调解中心,建设平安、法治、和谐新小岗,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问题不扩大”。
为了增强村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主动性,小岗村定期开展“小岗好人”“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卫生清洁户”“十星级文明户”等各类评选活动,开展“讲卫生、塑形象,创建文明健康新生活”等系列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春节联欢晚会。近期,小岗村成功举办了“希望田野丰收金秋”首届农民丰收节活动,开展了优质稻米品鉴、首批引智上岗博士聘任、农夫庄园项目签约及梨树认养、采摘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村民在增强自豪感、认同感的同时,凝聚参与小岗村发展的共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已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李锦柱说,改革大潮逐浪高,远眺未来的路,新时代的召唤让小岗村振兴再出发,昂首阔步前行。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小岗村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奋楫争流,与时代同进步,将“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不断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