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 > 战略资讯临沂市河东区变“输血”为“造血”,为乡村振兴趟出一条新路子

临沂市河东区变“输血”为“造血”,为乡村振兴趟出一条新路子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8-09-30  点击: 1568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国各地都在深入落实推进。在临沂市河东区,当地变“输血”为“造血”,为乡村振兴趟出一条新路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国各地都在深入落实推进。在临沂市河东区,当地变“输血”为“造血”,为乡村振兴趟出一条新路子。 
 
临沂市河东区变“输血”为“造血”,为乡村振兴趟出一条新路子
“保底分红”兜底 薄弱村集体年年享分红
 
        在河东区汤头街道的福利庄村,由当地供销社打造的生态养殖产业园正在施工建设。“现在标准化养殖棚舍已经全部完成主体建设,很快就能完工,种植区已种上农作物。”说起产业园,河东区供销社驻福利庄村第一书记闫贞有些期待。
 
        “期待是因为产业园实际运转后,我们村以后每年都能有不低于5万元的收益。”闫贞告诉记者,这是当地开展的村社共建“保底分红”兜底模式,村集体投资入股,每年享受不低于5万元的分红。
 
        “薄弱村配套设施一般相对落后,都需要资金改善,如果没有收入光靠救助只能解决眼前,不利于长期发展。”闫贞告诉记者,没有好的项目,扶持资金就难以发挥最大作用,为了村子长远的发展,村子采取村社共建“保底分红”兜底的模式”。
 
        “这样村子每年的收益有了最低保障,相比村集体自己经营项目还可以避免投资风险。”闫贞介绍,新模式不仅能为村集体增收,解决了“无钱办事”的难题,周边的村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取土地租金,也可在项目中打工获得务工薪金,增加了收入渠道,实现脱贫致富,实现了一举三得。
 
        记者了解到,当前河东区针对“收入少”“资源缺”“队伍弱”“基础差”的薄弱村,由区财政在全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中,给予每个村30-50万元的扶持资金,供销社与合作村签订协议,实行“保底分红”,达到“保本不流失、分红能上浮、输血改造血”的效果。
 
“党支部+合作社”打造优势产业 重振村集体经济
 
        2016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2017年成功完成省定贫困村摘帽。在河东区汤河镇的小程子河村,记者看到村子介绍材料时,不免有些疑问,一个省定贫困村如何能在一年实现脱贫?这其中是不是有夸大的成分?
 
        “这个是没有假,一方面是以前我们村第一书记给我们的精准帮扶,光伏发电扶贫、和引进大项目,还有就是我们借助“党支部+合作社”机制,打造的两个合作社,实现村集体不断增收。”村党支部书记许守三笑着说道。
 
        “这个就是锦程蝴蝶兰合作社,里面种植蝴蝶兰,不过现在不是花期。”在河东区汤河镇的小程子河村,村党支部书记许守三将记者带到了锦程蝴蝶兰合作社的三个温室大棚。
 
        “这个项目我们流转土地26亩,现在经营额达到了100万元,村里的贫困户可以来这打工赚钱。”许守三告诉记者,他们依托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机制。村党组织与合作社实行“契约化”服务,在村党组织履行有关服务约定的基础上,合作社用收入“反哺”村集体,同时为村民特别是贫困人口提供岗位。
 
        “我们现在有两个合作社能吸纳30户60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员和村里富余劳动力就业。”许守三告诉记者,合租社还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设置了50个专门岗位,人均能增收5000元,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
 
        联建物业、盘活资产、集约经营、服务增收、股份合作...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河东区深挖村集体经济增收潜力,从村居实际出发,在总结以往成功做法、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行了五种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能人”带头示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领村民增收
 
        深秋时节,在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的万亩稻米基地,微风拂过,稻谷飘香。丰田联合社理事长孙运建正忙着检查农机设备,如今合作社的2000亩优质水稻正待丰收,“现在900多户村民把土地全托管给我们,水稻丰收后年底进行分红。”在孙运建看来,合作社模式是一种双赢,一方面村民无需打理直接享受分红;另一方面,合作社统一进行科学化管理,机械化作业,效率质量双提升。
 
        “我们现在有专业技术指导,稻米优质,学校跟我们签订了直供协议。” 孙运建告诉记者,他们实现了“学校+合作社+农户”流通模式,稻米不愁销。如今,借助机械化操作,专业指导,合作社正在打造优质稻米基地,并注册“老军营”品牌,来抢占市场。
 
        河东区太平街道农业办公室主任陈则光告诉记者,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地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合胜、丰田、同德等水稻专业合作社引领,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田间管理。
 
        “我们万亩水稻基地现在基本实现了水稻的全程机械化种植和秸秆还田技术,提高了太平水稻整体种植水平和稻米品质。”陈则光告诉记者,由于稻米优质,当地涌现出了“太平大米”、“老庄户”、“善禾”“同德”等一大批山东省知名品牌,带动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兴业果蔬合作社、汤泉农庄、益丰园家庭农场...记者了解到,河东通过重点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致富。目前,已培育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个、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2个、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8个;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2个、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9个,打造了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河东区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改变以往传统的为薄弱村送钱送物、帮助争取涉农项目资金“打点滴”的做法,创新“三农”工作思路,从2017年开始,开展了壮大村级经济收入“百村帮扶行动”,倒排了100个经济薄弱村,组织94个部门单位定向帮扶,连续5年每年列区级预算村集体专项帮扶资金3000万元,探索推行多种增收模式,激活了乡村发展新动能。在此基础上,2018年又整合涉农、扶贫资金3000多万元,共计6000多万元捆绑使用,大力开展村集体抱团发展的方式发展物业经济,加快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规划咨询,成名于规划思想。专注于乡村振兴规划,如:“三农”问题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产业聚集区、农产品产业链等研究规划咨询服务10余年。时刻洞悉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对于乡村振兴相关项目有着丰富的经验及庞大的研究队伍,经手相关乡村振兴规划项目近百余例,欢迎致电400-666-8495咨询!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海南)美丽乡村发展大会陵水共识》全文解读
下一篇:全国人大代表杨玉华就江汉平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调研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