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 > 战略资讯桐乡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桐乡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8-09-20  点击: 1088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全面把握桐乡市农业农村工作的现状,梳理出更具针对性的乡村振兴对策。

桐乡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全面把握桐乡市农业农村工作的现状,梳理出更具针对性的乡村振兴对策,5月份以来,调研组陆续到大麻镇西南村、崇福镇南阳村、屠甸镇海星村和万星村、凤鸣街道联庄村和路家园村等多个镇村进行了深入调研,进而作了认真分析和思考。
 
  一、主要特点
 
  近年来,桐乡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1.城乡发展一体化成效显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3亿元,财政总收入108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2万元和3.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625:1,收入差距比在整个嘉兴市里最小。农村居民收入中约有60%为工资性收入,32.5%为经营性收入,主要得益于市场经济活跃、块状经济发达带来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1万个、工商企业2.5万家,拥有7个国家级产业名镇,濮院毛衫、崇福皮草、洲泉化纤、大麻家纺、石门女鞋等块状特色产业品牌彰显、集群效应显著。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程度较高,每平方公里公路里程数全国领先,城乡“医共体”建设全省领先,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为全省示范,城乡居民医保、社保、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2.现代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产业转型不断加快,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精品园11个,面积9.57万亩,石门、运北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桐乡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平台,石门园区被评为全省十大标杆园区之一。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强化农业装备提升,实施“机器换人”示范县建设,建成机械化示范点45个、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个,主要粮食作物机收率达99%。
 
  3.农村环境景观化亮点纷呈。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为抓手,着力做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文章,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一大批“脏乱差”村庄变得“水清、路平、灯明、村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精品点层出不穷,比如,杨园村以杨园故里文化为核心,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桂花村因栽培百年桂花树而得名,历史文化与民风民俗交相辉映;马鸣村集游览参观与原生态保护为一体,乡村发展与农民增收相得益彰。
 
  二、存在问题
 
  调研发现,虽然我市在农业农村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乡村振兴总要求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三次产业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土地流转偏慢,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不够高,与二三产的融合不够紧密,农业亩均产出效益有待提升。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主力军的二三产业布局不够合理,产业层次和亩均产出不够高,转型升级需要加速推进。
 
  2.美丽乡村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过于注重硬性规定要求,缺乏历史底蕴、人文内涵和桐乡特色的价值体现;尊重自然风貌、彰显水乡肌理、体现江南韵味的美丽乡村精品点和精品路线偏少;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不充分,点上缺乏精致度,线上缺乏整体感,面上缺乏震撼力。
 
  3.组织人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村与村之间差距较大,影响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从事纯农业的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大多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新型农民的培育力度不够。
 
  三、对策建议
 
  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着力推进“三个联动”,把我市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1.一二三产联动提升,发展更优质的乡村经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一是“接二连三”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扩大农旅结合试点,以景观化、智慧化、产业化、生态化的标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深化与二产、三产联动发展中提升一产,加快打造集循环农业、美丽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将石门、崇福等镇打造成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将桃园村、桂花村等20个村打造成农业特色精品村。充分放大乌镇旅游的带动效应,加快推进现代农庄、农家乐、美丽乡村精品路线、历史文化旅游村等农旅业态无缝对接,打造集多种业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二是集聚集约提升块状经济。城镇块状特色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支撑,关键要在转型提升上做文章,推进镇、街道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努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升级版。三是抱团借力壮大村级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巩固基层政权的经济基础。要结合“退散进集”逐步淘汰低小散的村级经济,结合块状特色产业加速集聚集约发展的趋势,统筹谋划和布局以标准厂房为主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抱团项目,力争年经常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100%。
 
  2.市镇村联动建设,打造更优美的乡村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一是完善城市功能,推进以城带乡。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厂整合提升,加快全域城乡一体的污水纳管处理。完善垃圾收集处置、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绿化等城乡一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功能的合理分工、有效互补。二是建设精致城镇。要把特色小城镇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在全面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镇域统筹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加快完善城镇医疗、教育、文化、科技、金融等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对周边村民的吸引力。三是建设美丽乡村。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将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注重挖掘乡村历史底蕴,突出传承兼容并蓄的乡土文化和诗画水乡特色,塑美村庄独特景观风貌,持续改善和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3.基层组织、干部队伍、新型农民联动培育,凝聚更强大的乡村振兴合力。乡村振兴,党建是引领,人才是关键。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村党组织书记的选育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书记的“领头羊”作用,带领农村党员、广大村民主动作为,发挥主体作用。二是激发干部干事激情。要把培养干部与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激励年轻干部主动到推进乡村振兴的艰苦岗位干事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聪明才智。三是加快培育新型农民。要针对二、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需求,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工作,努力将占全市人口比重最大的农村人口培养造就成为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助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规划咨询,成名于规划思想。专注于乡村振兴规划,如:“三农”问题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产业聚集区、农产品产业链等研究规划咨询服务10余年。时刻洞悉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对于乡村振兴相关项目有着丰富的经验及庞大的研究队伍,经手相关乡村振兴规划项目近百余例,欢迎致电400-666-8495咨询!


分享到:
上一篇:重庆云阳县打造休闲健康产业示范区样板,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河北扎实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开创全省“三农”工作新局面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