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大业也。”在济源发展的蓝图中,“三农”工作始终被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进入2018年,如何在现有基础上,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因地制宜推动济源市“三农”工作迈步前进?
《政府工作报告》擘画出宏伟而美好的蓝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强力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强
3月12日,春日融融,在五龙口镇重大农业推广项目基地,只见绿油油的麦田中缓缓伸出多个喷头对小麦进行灌溉;灌溉结束后,喷头又神奇地自动回缩至耕作层下。这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走在全省前列,也是济源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路径。“2018年,济源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要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市农牧局局长李军玲告诉记者,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抢抓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大力推动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种养业发展之路。
具体来说,济源市要加快农业功能区划分,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辐射带动能力,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强化农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农产品品牌,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富
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长石迎军在接受《农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国家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市,济源要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些都增强了我们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信心。”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办常务副主任季燕军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革是关键。近年,济源市着眼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立足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截至2017年底,济源市农村集体资产较2015年改革前增加2.87亿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改革前增加3772元、增长28.7%。
回顾过去,成绩满满。2018年,济源市将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积极探索继承、有偿退出、股权抵押、政经分离等各项工作;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等,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中持续释放红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济源落实落地。
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如今,行走在济源大地,人们发现“桃花源”随处有,美丽乡村更胜之。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济源动手早,力度大。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农村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美丽乡村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记者了解到,今年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是落实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围绕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积极开展示范镇、示范村、达标村创建工作;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探索建立“六统一”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步伐。
农村美不仅体现在环境上,还要体现在乡风文明上。今年,济源市还将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据市文明办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将突出抓好农村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研究制定创建文明村镇激励政策,修订完善《济源市文明村镇测评体系》,评选一批市级文明村和“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组织开展“乡村好媳妇”“济源新乡贤”先进典型选树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