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做强富民兴村产业。”省委书记李希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做好“特”字文章,培育特色产业强镇强村,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质量兴农之路。
日前,省农业厅、省林业厅和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印发《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对今后三年全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做了全面部署。《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74个县(市、区)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全覆盖,全省建成200个以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特色专业镇,1000个以上农业特色专业村。为此,广东今年已投入资金超过5亿元。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是广东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具体举措。
粤东粤西粤北是重点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村”、“镇”是经济区域的概念;“品”可以是多品,更注重品质提高、品牌打造和产业链的延伸。
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就是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农民,振兴一方经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贫困山区是行动重点。
《方案》提出,要以岭南特色水果、南药、茶叶、花卉、畜牧、水产、林下经济为重点,做优稻米、生猪(小耳花猪、蓝塘猪等)、家禽(清远麻鸡、怀乡鸡、杏花鸡、胡须鸡等)、水产、蔬菜等传统产业,做强岭南特色水果、花卉、南药、特色畜牧业(肉鸽、华南中蜂等)等特色产业,做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康养产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
到2020年,全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要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岭南特色水果、南药、蔬菜、畜牧、水产等5个千亿产业。了解更多
发展家庭农场2万家
村、镇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发展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万家,家庭农场2万家,小农户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的覆盖率达60%。
《方案》提出,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每年扶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联合社不少于200个,家庭农场不少于200个。
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广东很多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但缺乏知名度,品牌宣传需要加强。《方案》提出,以荔枝、丝苗米、菠萝、生猪(小耳花猪等)、家禽(清远麻鸡等)等最具广东特色的品种为重点,加强规划、设计和整体宣传、谋划,唱响一批“粤字号”品牌,到2020年,至少形成1个以上国内较高知名度的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知名品牌,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
项目区农民增收显著
农产业的兴旺还需要产业链的发展。《方案》提出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基地为中心,根据种植规模改造、建设产地交易市场,打造集收储、分选6、包装、冷链物流等服务功能的现代综合服务体,引进深加工企业,补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促进种植上规模、贸易上档次、产业上台阶。
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通过上述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性收入。到2020年,项目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逐年增长,明显高于全县(市、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