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要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之“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
优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筑牢乡风文明的底色
提升乡风文明水平,要立足地方实际,探索创新发展以“山、水、田、林、园”相结合的乡土农业景观新模式,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景观,引领农村农业产业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动开展建设“一条主干道、一条主街区、一个规范化集贸市场、一批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一条特色产业示范带、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六个一”工程,实行“五个一点”的办法(即争取上级补助一点、本级财政补助一点、帮扶单位支援一点、村屯自筹一点、发动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筹措建设资金,以点带面,推动农村面貌全面改善。推广应用垃圾处理新技术和生态养殖新模式,重点加强对主要河流和养殖区开展集中治理,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创建“绿色村屯”。
着重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增强乡风文明的感召力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比照城市社区建设,推动实现文化活动场所、健身器材“镇镇有”“村村有”“屯屯有”“校校有”,满足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城乡一体化的追求。
建立城乡服务联动机制,依托文化科技“三下乡”,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推动城乡文化协同发展,促进民间文化繁荣发展。积极开展古镇、古村落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大力推进地方特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工作,全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效满足农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突出抓好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让乡村文明之风吹起来
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突出城乡联创共建文明,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大力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
成立卫生、文化、教育等志愿服务队,深入农村开展助学、助困、医疗、文化宣传、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着重在村镇两级建立道德讲堂,让乡贤道德模范、创业先进代表走上讲堂,讲述自己的坎坷经历和感人故事,让百姓有所感悟,见贤思齐,进一步提升农民思想道德水平。
引导鼓励乡贤参与修规立约,垂范德化乡邻,做乡风文明的推动者
组织开展“新乡贤”评选活动,聚焦乡村致富带头人、公益慈善人士、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等对象,评选一批当代乡贤先进典型。
利用乡贤文化研究会、乡贤论坛、姓氏宗亲理事会以及报纸、广播、电台、新媒体等平台,宣传、颂扬乡贤的先进事迹,尤其宣传他们创业增收、报效乡邻的好故事,教化乡里。引导乡贤参与组织红白理事会,积极引导移风易俗,倡导村民节俭养德,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成立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襄助乡村两委强化监督和教化作用。
鼓励乡贤参与村规民约的修改、增删、完善,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开展“十大孝子”“十佳好媳妇”“十佳儿童”“十大优秀母亲”“十大孝亲青少年”“最美孝善少年”等评优活动,在各媒体开设“乡贤谈家风”“乡贤传家训”等专栏,请乡贤诵读家规家训、讲述家族故事,充分发挥乡贤在弘扬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方面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