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田园综合体专题研究 > 研究视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以梅州市长潭镇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以梅州市长潭镇为例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9-05  点击: 565次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天人合一”思想,借鉴国内已建成的田园综合体案例,以梅州市长潭镇为例进行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及规划探究,从“顺应自然,保护生态”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持续发展”2个角度进行探讨,建设出农村“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旨在带动乡镇农业、旅游、文化、社区融合发展,构建美丽乡村。

农业发展在我国一直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出现了集田园社区、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新发展模式。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天人合一”思想,借鉴国内已建成的田园综合体案例,以梅州市长潭镇为例进行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及规划探究,从“顺应自然,保护生态”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持续发展”2个角度进行探讨,建设出农村“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旨在带动乡镇农业、旅游、文化、社区融合发展,构建美丽乡村。


一、 “天人合一”思想与田园综合体研究分析

1.1 “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分析

“天人合一”思想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道家、儒家、释家等诸子百家各有阐述,其中“天”代表“天道” “法则”“自然”“真理”;“天人合一”思想是指天、地、人三者合一,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关系的认识[2]。“天人合一”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世间万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都源自于“天”,所以人与自然是完全统一的,天地自然赋予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赋予人类生命,人类在生活中的所有活动实践,也应当合乎天理。


1.2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分析

21 世纪以来,我国中央一号文件从2004年连续19 年聚焦“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的“突出”使命任务。“田园综合体”作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的乡村新型产业发展亮点措施,我国已经有18个省陆续开展了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田园综合体是集田园社区、特色文化、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新发展模式,以保护农业耕地为基础,以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创新利用为出发点,以新农民参与和受益为前提,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关键实施主体,以现代农业为主导,农、林、牧、渔业主动融合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旅游、商贸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助力建设美丽新农村。


1.3 “天人合一”思想与田园综合体耦合关系分析

“田园综合体”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一种实践方式,构建田园综合体所需的条件,包括人,皆源自于“天”,人类在构建“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应顺从“天道”,秉持保护生态的原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生活、生产、生态”为基础,构建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由此可见,“天人合一”思想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发挥引领作用,在其设计、实施过程中应赋予、顺从“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二、“天人合一”思想下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路径探析

“田园综合体”应该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多重功能,以田园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生命体[4]。它通过整合农耕文化、田园风光、集体用地等农村各种分散资源,以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农事体验、农业科技等农业经营性活动为依托,带动乡村农业经济,建立起多功能、创新性农业经济综合体或平台。本研究尝试将“天人合一”思想结合现代经济规划需求,构建基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田园综合体路径研究。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建设“田园综合体”,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建立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政府在统筹规划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深层次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与对立。


三、“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梅州市长潭镇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分析

3.1 长潭镇发展概况

长潭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西部[7],下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7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8255人(2017 年)。全镇总面积91.59km2,其中山林面积6 830 hm2,耕地面积651.07hm2。该镇有着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且地处旅游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10 多个景点,每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图1)。

长潭镇区位图

图1 长潭镇区位图


3.1.1 一河两岸,地理位置优越。

长潭镇内石窟河水域宽阔,水资源丰富,长潭水库将其隔离成人工湖,水库容量达1.721亿m3。大坝外水流向石窟河,该河在蕉岭县境内长61.4km,集水面积728.2km2,河水向南延伸到梅州市平远县文贵村普滩桥旅游区,向北延伸到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的贸易重镇、历史文化古镇—— —下坝乡。石窟河周边区域是蕉岭县农业、林业、养殖业等主要农业耕作区,耕地面积约6666.7hm2。长潭镇内村庄分布于水库及石窟河东西两岸,这优越的地理位置,为长潭镇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长潭镇的山林面积辽阔,能够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坏境以及为山林经济提供良好基础。


3.1.2 历史文化悠久,特色景点及建筑保存完好。

20世纪60年代初期,“长潭风光”优美景色陆续在《人民画报》《广东画报》上刊登,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参观旅游,景点打卡圣地包括长潭夜月、一线天、双门阙、蓬莱仙境、大坝雄姿、闽粤赣释迦文化中心等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一线天”里面的“血斑石”的故事能追溯到明末清初,“高台庵”的历史故事可追溯到清嘉庆初;长潭镇新泉村有古建筑“永富祖祠”,建于明洪武四年,是梅州地区典型的围龙屋建筑类型;白马村建于清代,原为“清华书院”的“沧海学校”,是为纪念丘逢甲(仓海)办学精神而创办的,1985年经蕉岭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1.3 世界长寿之乡,发展潜力突出。

世界长寿之乡是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对城市养老生活体系的一个肯定所颁布的称号和嘉奖,2014年5月30日,广东省蕉岭县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正式授予“世界长寿乡”称号。蕉岭县是该机构认定的第7个“世界长寿乡”,也是中国第4个“世界长寿乡”,它的城市形态处于“山村型”与“都市型”之间。蕉岭地形宽阔、绿水青山、雨量充沛、梯田环绕,种植的农作物富含硒、铁、锌等营养膳食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为健康长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长潭镇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业发展和长寿健康产业提供了发展方向与发展条件。


3.2 “田园综合体”实践路径

“田园综合体”是集田园社区、特色文化、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以农业为本,以田园为根,田园乃上天赐,耕作靠人为,为乡村旅游、农事体验、劳动教育等提供方向。综合前人的研究,目前“天人合一”思想对我国在景观规划的影响主要在生态自然观以及可持续发展两方面。


3.2.1 源于“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

“天人合一”的传统生态思想,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自然。长潭镇的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应具有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塑等功能,通过对规划区域内村落、农田、道路、水域、山林、风景名胜、美食文化等梳理,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性、多样性,保护自然、山、水、林、田、湖、湿地、村落的基本构架、社区功能及乡土风貌,塑造集农耕文化、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文化旅游等一体化田园生态景观[11]。蕉岭县长潭镇人民政府在《广东省梅州市长潭镇创建森林小镇实施方案》中指出[7],要正确认识长潭镇的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引导企业差异化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人文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打造以“康养-度假-青山-绿水-文化”为主题,集生态休闲度假、森林观光旅游和长寿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森林度假旅游名地[2]。农业与林业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想要搞好农业,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必然是由良好的林业环境来铸就的。将森林小镇建设融入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中,既能顺应了“天道”,又能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增加优越感与幸福感。


3.2.2 源于“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提出来的,做到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发展模式,必须从长远发展出发,通过规划达到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导向的可持续综合发展的目的。

长潭镇村落沿着石窟河两岸分布,形成独特的“一河两岸”格局,对各村的山、水、田园、建筑等进行梳理,结合地理位置与产业,形成了“两带一核,三产交融”的结构布局(图2)。

“两带一核”结构图

图2 “两带一核”结构图


“两带”是指沿着石窟河各村落田地构成的“农业带”以及西北侧山脉构成的“林业带”。“农业带”主要由麻坑村、白马村、新泉村、浒竹村、高陂村、堑垣村、上村村以及神岗村8个村落的田地组成,这些村目前的主要作物有水稻、甘蔗、沙田柚、香蕉及蔬菜等,结合各村的地理位置以及主要作物,将其看作一个整体,通过系统规划与安排,可以打造不同的田园景观,建立互相关联的产业系统。“林业带”包括长东村、长潭村和百美村,这3个村由于位置靠山,山林资源比其他村要丰富,主要产品是金桔和蜂蜜,可以充分利用其山林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


“一核心”是指以新泉村为发展核心,作为综合服务点,统筹其他村落共同发展。新泉村位于石窟河以西,有逢甲大桥与玉梅大桥连接河对岸,位于长潭镇的中心位置,也是进入长潭旅游区的必经之路。新泉村目前是长潭镇综合条件最优越的村,长潭镇的主要房地产岭南院子、碧桂园、云景台集中在该村,还有入选2023 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博物馆,已成为长潭镇对外展示的一大亮点,新泉村的各种综合服务设施可以为镇内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和保障。


“三产交融”的“三产”是指“农业”“地产”和“文旅”。通过3个板块的相互交融,把休闲娱乐、农业技术、农耕文化、田园生活、农业经济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农业”产业中,结合长潭镇“一村一品”的富民兴村发展思路以及森林小镇的建设策略,每个村庄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作物与产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如建立生态农业展示区、果品设施栽培示范园、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区、绿茶体验园、蔬果采摘园等。利用“田园+农村”模式,开展田园综合体区域内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利用效率,围绕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田园建筑和农事体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链,深度挖掘农业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利用“旅游+”“文化+”“生态+”等模式,创新农业服务方式,推进农林牧副渔与旅游业、房地产、建筑业、康养产业等多业态融合,形成一批结构合理、资源互补、协同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业资源的集约化、生态化、低碳化,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社会经济等可持续生态发展。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林下作物,在基地利用“林+蔬”“林+菌”“林+药” “林+油”等林下种植模式,合理高效开发。


田园综合体中的“地产”,并不是指房地产,而是指暂时难于利用的土地、村庄及社区公共用地,围绕“农业+地产”核心,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对原有辖区内地产进行土地流转、“三旧改造”或新建综合体,其中重要的是要赋予社区管理和农业服务功能,营造新农村、新社区。在田园综合体的用地中应保持“基本农业”性质,依据人口、景观、服务需求及未来发展需要严格控制非农业建筑占地面积。通过建立生态农庄、田园民宿等方式,将土地、生态、农耕与乡村建筑相融合,营造出一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场景。


长潭镇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特色明显,将森林生态游、森林度假游、乡村观光游、田园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真正的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景观方面,利用农作物的形态色彩,通过设计与搭配,在较大的空间中打造农田景观,使农业生产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以辽阔的山脉为背景,以石窟河为基本脉络,以田园为空间基底,营造“山水交织、水田相依”的山水环境。文化方面,将长潭镇的农耕文化注入农业生产、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活动中,通过直观的体验形式,让游客了解长潭镇的客家文化。通过设立宣传栏、举办农耕体验活动等,促进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古语云:“好马配好鞍”,长潭镇如此宜人的“田园+森林”环境,也必须拥有完善的旅游系统,在村落中建造生态民宿,完善各项旅游配套设施,借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等人设计的波土顿公园建设的成功案例,在长潭镇的规划区域内建立慢行绿道,将田园风景、李黄山公园、森态园森林公园以及长潭旅游区连接起来,使得镇上的各中心景点组成一个网络系统,这也展现了“长寿乡”的慢节奏、慢生活的特点。政策方面,以田园综合体为抓手,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各方,积极探索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各项基本措施,鼓励自主创业,吸引企业投资,保障农民参与权与受益权,健全农民合作组织,使田园综合体能持续发展。


四、结语

中国城乡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需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业为关键,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减负增收、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但随着农业经济发展进入常态化,传统农业或农业产业园区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已固化,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遇到经济下行压力,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受到制约,社会工商资本也开始关注并进入到农业农村领域,期望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在这样的情形下,田园综合体的形成是必然的。以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为目标,在“天人合一”思想的角度下,从长潭镇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入手剖析,将自然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规划中,满足回归自然、回归乡土的需求,促进城市的资金流、人才流、知识流、物质流、信息流共谋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乡镇农业、旅游、文化、社区等融合生态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者:韩飞)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10余年来致力于产业及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专家及政资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经手上项目500+例,其中田园综合体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陆河县林中花溪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河间景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九台区大健康田园综合体策划、北京大兴区爱情海玫瑰园定位及业态规划、恩施硒茶产业园产业规划与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岛农业观光园总体建设规划、国家首批试点项目中国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规划等。
    特色业务:田园综合体规划、创意农业园规划设计、休闲旅游农业园规划设计等服务,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等。
上一篇: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达752个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