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产业融合过程中,农林牧渔、加工、旅游、科技等产业互相渗透、相互依存,为农村繁荣、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本文分析了田园综合体及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并以气雾化栽培技术为例,针对当下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什么是产业融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为了提高竞争力和生产力,不同生产组织或行业之间互相渗透,逐步融为一体,并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称为产业融合。农村产业融合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发展方向[6]。农业第一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及水产业[7];农业第二产业指农产品加工业,即人们以农产品资源为基础材料进行再加工得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食品、饮料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及纸制品加工业等;农业第三产业即农村服务业,是辅助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它出现在农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如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等。
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传统农业种植成本高、收益少,农民在追求高产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方法不对路而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造成产品滞销。在这种背景下,将农业与二、三产业互相融合,以基础农业生产为主体,结合加工、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利用新的管理、生产技术及科技手段,对原有的分工结构和分配方式进行重组和重新定义,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生产、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有关产业被有机整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保障了三产共同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田园综合体背景下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1、根据产业核心分类
根据产业核心体系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分为以现代农业产业为核心的生产加工型综合体和以田园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为核心的文创休闲田园体。
生产加工型综合体产业发展多以地方优势产业作为核心,如当地特色花圃、林木、果林等既具有景观美感又富含生产价值的经济农业产业,由企业提供资金、人员和方法,带领当地农户进行生产加工,企业再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接收订单,完成农产品销售运输。
文创休闲田园体产业发展以乡村田园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和特色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为核心,重点打造独一无二的休闲娱乐旅游生态综合体,凭借艺术化的改造思路和对特色主题文化的概括延伸,开创体验式的游乐活动,吸引都市人群走入大自然,在田园风光中感受生活本来的意义。
2、根据产业融合类型分类
一、二产业融合是指“农业+工业”共同发展的农业工业化模式,主要应用于田园综合体模式下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借助工业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来实现农副产品的效益增值,同时注重一产内部的融合,形成多元化生态种植。如在桑树下养鱼、稻田里育蛙等种养结合模式既能实现对牲畜家禽粪便的绿色处理和再次利用,也能保障物种之间相依共生的良性循环。基于一产内部融合的发展模式,去实现一、二产之间的融合,由企业兴建大棚等生产设施并开拓市场揽接贸易订单,企业接到订单后再雇佣农户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农户作为生产员工实现了稳定收入,企业也规避了产品滞销的风险。散户种植业的时代被农业工业化的现代化管理所替代,形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保障了农业效益、企业受益与农民收入。
一、三产业融合是指“农业+服务业”的融合模式,主要应用于田园综合体模式下发展的乡村田园休闲旅游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群体在压抑着的快节奏城市生活的浸染下,对弥漫着新鲜空气的悠然乡村田园生活充满向往,特色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便快速发展起来。在生态农庄中,人们可以亲自体验蔬果采摘、禽牧养殖、农事生产,在自然风光中垂钓,品尝到正宗的农家菜肴,一系列休闲娱乐活动缓解了都市人群的压力,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体验也给城市工作强度较大的劳动者们带去了心理上的安宁与平静。农业第一产业与文化宣传、农产销售、食宿消费等服务产业的融合不仅赋予了农产品文化价值,给农民创造了收益,也创造出了生机勃勃的特色乡村文化生活。
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产业互相渗透融合,是田园综合体模式下产业融合的最终目标。在集中产业要素与创新资源的过程中,利用创新体制形成新的管理、生产技术,联合互联网等创新科技与传统农业产业,实现对农产品的高效处理和开发利用。随着产业融合程度加深,智慧农业、生物农业、创意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农业等农村产业新业态也随之出现。农业产业日渐兴旺,农民收入也稳步提升。
二、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以气雾化栽培技术为例
1、气雾化栽培技术
气雾化栽培(雾培)技术源于美国空间站的发明,是一种新型无土栽培技术,具有高效性、便捷性、广谱性,几乎适用于所有植物生长。气雾化栽培是将作物悬空挂在封闭且不透光的设施(种植箱或床)中,利用水压将调配好的特殊营养液间歇性地以气雾的形式喷洒到作物根系上,从而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湿度和养分。
2、技术优势
气雾化栽培技术是依靠现代工程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衍生的一项新型高效无土栽培技术,是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一大助力。
气雾化栽培技术具有节省空间和水分的优点,通过雾培能够有效利用空间,立体式垂直化的栽培模式成倍地增加了作物覆盖面,大大提升了温室空间利用率;同时,雾培的用水量只有土壤栽培模式下的1/10左右,适用于水资源缺乏区域的农业生产。
气雾化栽培技术还能够减少病虫害产生、污染排放以及解决传统农业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由于脱离土壤基质的复杂环境,雾培作物受到病虫害侵染的风险也大幅下降,农产品品质得到保障;作物悬挂在封闭大棚内,无须土壤作为运输养分和排除废物的媒介,对生态环境没有造成破坏。
气雾化栽培技术适用于产业化、规模化的工厂种植,生产者通过控制机器便能实现对作物生长的管理操作,同时能够收获安全系数更高的作物品种。这种新兴技术的发展能有效解决未来人类食物紧缺等问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3、气雾化栽培技术在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应用
气雾化栽培技术可应用于经济植物雾培工厂进行种子芽苗生产培育,通过雾培技术可以提高育苗速度和植物生长速度,实现种子或芽苗的快速繁育;同时,雾培具有广谱性,瓜果林木、蔬菜药材等基本都可以用雾培的方式进行生产,通过雾培培育的经济植物生长周期短,生长潜能得到开发,不仅保障了农业产品的优良品质,而且实现了经济效益利润翻番。此外,在现代田园综合体模式下发展的气雾栽培农业园还可以赋予其休闲、观光旅游等新功能。借助科学艺术思路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将其打造成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现代农业观光园,将整齐划一的雾培植物种植模块和带有震撼效果的超常规发育植物作为景观亮点,吸引人们的视线,唤醒民众心中对自然科学的向往和热爱。
除了应用于生产观光外,雾培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现代农业科普园。利用雾培根系的透明性对作物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能对暴露于空气中的植物根系进行生长形态的观察测量和生理生化数据的收集,并以此作为根系生理学的研究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科普园向学生展示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规律,以此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
雾培技术的应用,保证了一产环节的农产品基础资源供应和质量保障,同时借助园区科普、观光、体验活动吸引大众,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打造品牌效应,并提高产品附加值。再借助加工、物流运输、互联网电商平台等将农业产业链联结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5.1、产业之间融合不够深入
我国农业产业融合处于探索阶段,发展时间短,融合程度较低。以农户为主导的产业往往存在规模小、主体多、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初级产品竞争力弱,不能达到市场标准,农民收益低,且难以抵抗市场风险,家庭农场自产自销的生产模式也难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经营者在农业旅游产业方面对农业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功能的开发也只是流于表面,景观设计和游乐项目千篇一律,缺乏对当地特色风俗民情、文化历史等人文资源的深度挖掘开发,无法创造与众不同的体验感,也缺乏对城市游客持久的吸引力,无法保障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经济收益。
2、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
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推进,对利益分配机制重新做了规划,农户的生产风险由企业分担,并通过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获得更多收益,农民和企业形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联合机制。尽管如此,由于资本和农民实力悬殊差距,极易造成话语权的不平等和利润分配的不平衡。一方面,农民仅从出售初级农产品、提供土地的渠道中获得较少的收益,而生产销售、旅游观光的多数利润则由企业或开发商获取;另一方面,由于双方信息资源不对称及实力差距,分配机制对农民来说难以做到公平公开。长此以往,农户缺乏积极性,农民增收的目标难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也缺乏稳定性。
3、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要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就需要科技创新的推动[8]。农村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仅依靠自身很难实现科技创新。这便需要教育、科研、企业的助力,但具有先进加工技术的龙头企业仍占少数,多数领头企业科研能力有限,产业化经营水平难以提高,同时由于科研创新需要反复实践,一些科研人员理论知识虽丰富却缺乏实践验证,导致理论与生产实际脱节,也不能真正从科技创新中创造收益。
4、专业人才、资金储备不足
充足的专业人才资源和启动运维资金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乡村地区农业生产效益低,发展缓慢,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很难吸引聚集科技研发人才。同时,高品质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特色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急需大量专业型和服务型人才的参与经营,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产业发展所需人才要求,人才供给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融合。另外,产业的发展经营、项目实施、设备采购等过程中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农村多数经营主体融资渠道狭窄,银行信用等级不高难以获得高额贷款,资金缺口大,抵御风险能力低,难以实现产业的长期经营维护。
5、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产业融合、产业结构转变的根基,而不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破损的道路影响了物流运输速度,也阻碍了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薄弱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拖慢了电子商务和物联网与农村产业的融合进程,网络信息资源无法利用;落后的水利灌溉技术以及垃圾污水处理能力,增加了企业建设改造成本,破坏了乡村生态经济建设。
四、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1、提高产业融合程度
为了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融合程度,应努力打造地方优势农业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和农业服务业服务质量。注重挖掘当地特色农业旅游文化产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带;除了建设特色产业外,还应着力于农产品加工研发,在科技创新上加大投入,从生产工艺入手,以战略思维和超前眼光去探索发掘农产品的多种价值,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拓展收益渠道;积极发展农业服务业,由龙头企业为生产过程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销售运输等延伸服务,同时建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技术创新及产品交易平台,为生产各环节提供便利和保障[9]。
2、增强科技力量投入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和创新的支撑,应加快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农产品种植栽培、再次加工、包装设计、贮藏等技术进行深度开发,研究符合现代农业生产建设要求的新型设备,联合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发新型农业“产、学、研、用”科学技术新体系,围绕植物品种、生物肥料、生物能源、现代农业设备等方面开展技术革新和难题攻克,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现代化农业科技水平。
3、保障专业人才、资金充足
人才是产业发展环节中的关键一环,是执行生产活动的主要要素。在促进产业融合进程中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10]。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能够提高产业发展效率,也能为农民提供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在培养新型农民过程中,应注重与高校企业的合作,由高校、科研院所带头建立职业技能培育平台,鼓励农民进入课堂学习,并由科研人员提供全程指导服务,全社会合力共同建设知识助农服务体系,推进产业融合快速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实现乡村地区的交通便利,由政府带头投入资金,鼓励龙头企业和重点集团积极参与道路修建、运输工具、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针对农村的垃圾处理、污水管理等问题,要积极宣传环保生态意识,并制定排放标准和惩罚措施,由政府、村民共同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管理,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和保障。其次,要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网络宽带的全面覆盖,落实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特色农业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扩大贸易范围,提升成交量,带动经济发展。
5、完善政策法规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产业融合,应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龙头企业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直接动力,应为其提供足够的基金支持和财政补助,并完善税收优惠;拓宽农业产业的融资渠道,增加市场上惠农银行、助农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数量,并鼓励社会资本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帮助;根据产业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完善管理体制,合理分配部门任务,提高监督指导、规划管理等工作效率,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作者:凌利宏 黄丹青 夏得月 梁慧元)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10余年来致力于产业及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专家及政资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经手上项目500+例,其中田园综合体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陆河县林中花溪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河间景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九台区大健康田园综合体策划、北京大兴区爱情海玫瑰园定位及业态规划、恩施硒茶产业园产业规划与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岛农业观光园总体建设规划、国家首批试点项目中国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规划等。
特色业务:田园综合体规划、创意农业园规划设计、休闲旅游农业园规划设计等服务,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