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9.58%,但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得到完全破解,实现当前城乡关系根本性转变需要科学的战略指引,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出,正是对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求的明确指向。在此背景下,构建田园综合体是植根于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的土壤、顺应城乡关系由分离走向融合的新趋势,是城乡一体化的理想结合点和重要标志,反映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内外部客观要求。
伴随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城乡一体化应运而生的田园综合体,不仅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和增长点,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较发达阶段的产物,还是我国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新跨越的创新型载体。如今,乡村发展迎来新时代,为田园综合体在理论研究层面和实践探索层面提供了有利契机——一方面要从顶层设计上加强科学指引,另一方面要从实践经验上加快试点示范,只有科学把握和利用好各地乡村的差异性,才能有的放矢、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出个性化、特色化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一、田园综合体基本概念与特征分析
(一)基本概念
无锡阳山“田园东方”是田园综合体最早的探索之一,该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2017年中央农办对此项探索给予认可,并确定河北、山西等18个试点省份,每个省份确定试点项目为一至两个。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可归纳为:依托广阔的乡村自然及田园资源,政府、企业、农民及村民共同形成合力,将社会生产、商业行为和人的关联性活动等集聚在一起,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等多功能、多业态综合运营的乡村社会系统。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的新抓手,具备与环境共得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属性,其实现的基本目标是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环境优良、村庄美丽。
(二)特征分析
乡村振兴要立足于乡村,田园综合体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乡村的巨大发展潜力,对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由点连线、以线带面,对乡村整体建设、县域经济的向好发展均产生正向拉动作用。
1. 田园综合体发展核心是“以农为本”。
“以农为本”除了要面对农业,还涉及基础设施、土地整理、产业培育、新老社区开发与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第一条线是农业,农业需要规模化、长期化、现代化,重点在于以土地制度改革来实现土地流转合并和土地使用权长期稳定。第二条线是农民,需要提高其从业技能来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和现代科技农业,在就业和创业上创造更多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农民的整体收益。第三条线是农村产业,“农村产业的发展往往受技术、管理等限制,难以与城市工商资本竞争,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本地居民在产业发展和利益分享中被‘挤出’,停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实现农村产业良性发展”[1]。第四条线是人才和创新,田园综合体需要创造新业态、提供新产品,引来消费者、吸引新居民,要创造条件将那些有志于推动乡村发展的各类创新性人才“引进来”,才能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2. 田园综合体目标是实现“三产融合”。
田园综合体与传统乡村的农业园区有所不同,它改变了过去以单一产业或农作物为主要支撑的局面,在具备一定资源条件的城乡地区,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各种分散资源进行进一步融合。第一产业能实现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综合利用各种废弃物,形成对生态环境友好的循环系统。第二产业打破过去规模化加工规律,使农产品经过私人定制和精深加工后,更有特点、更富特色。第三产业主要以“文化+”、“旅游+”为主要形式,如增加多样化的文化创意类产品及服务,以及提供多元化的餐饮、住宿、交通、文娱服务业,还可与第一产业相结合产生新业态,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田园综合体将传统农业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至上下游产业,形成“农业+”复合型产业链,聚焦凝练出乡村振兴新发展模式——“三产融合”。
3. 田园综合体是生态综合涵养系统。
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提供绿色安全的生态农业产品。田园综合体遵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一,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在规划和设计田园综合体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学原理,既要保护好、利用好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又要符合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理念的要求。如“田园东方”项目在雨水收集系统、水体净化系统、河塘系统和生态循环系统上做了很多创新和尝试,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涵养系统。
4. 田园综合体是对乡村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化发源于乡村,田园综合体为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农耕文化提供了契机,它可以为乡村文化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良好的传承平台。田园综合体在特定的农业生产、乡村民俗、农家生活环境空间基础上,在乡村这个大舞台上,汇集乡村民俗和地域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播种收割、手工制作、主题民宿、民俗传承等,促进农业农村和乡村文化的有机融合。除此之外,利用农、林、牧、渔等自然生态资源,建设休闲体验设施,营造优美独特的田园、山水、农耕文化景观,可将结构单一的农业生产活动向泛休闲农业产业化方向转变。注重对优秀乡村文化的深度挖掘,并突出文化体验,实现“农文旅”一体化。
二、构建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产业内部动能不足
部分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持续性的产业带动能力不足。一是产业技术短缺。体现在如何依托农业科学技术产业支撑,将信息化、机械化等新技术革新与农业融合,打好“技术组合拳”是田园综合体的一大难题;二是产业带动力不足。农民只能以劳动力的形式参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还不能分享其三次产业融合所带来的价值链收益,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积极性;三是产业融合度不足。如休闲农业一般以观光和采摘为主要形式,与文化、康养、教育、体育等产业融合度低,导致产业聚合带动能力较弱。
(二)社会服务供给不足
农业生产系统全过程需要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作为支撑,依靠利用现代生产要素,包括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来有效保障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目前,田园综合体相关的社会服务供给不足成为制约因素,相关配套设施不成熟、软件服务水平仍需提升,各类附加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城镇消费群体有待开发。
(三)文化特色挖掘不足
有些田园综合体在建设中忽视历史传承与创新,矮化和削弱乡村文化功能,为了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地域文化特征没有足够的挖掘,失去了乡村独特文化特色。在实践探索中,处在不同地域的田园综合体,缺乏对自身自然和地理因素的充分认识,未充分考虑当地农业产业、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差异,出现了简单同质化模仿现象。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天然不同,田园综合体在开发模式、主体参与模式、产业融合和发展动力上都应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案和模式。
三、构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实现路径的几点思考
(一)多主体参与的组织管理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主体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开发企业等组成,以产业链条为主线,形成有政策、资金、技术优势的多主体参与的组织管理模式。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及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在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直接参与收益分配,有效集合土地、农村及农业资源要素上能够发挥较强带动作用;开发企业在市场分析和指导上优势明显,能够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运营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及相关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健康有续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应加强国土资源、规划建设、财政及金融税务等领域的协同合作,承担公共服务供给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能。
(二)多方合作的运营维护模式
田园综合体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营维护模式,即“管运分离、运营前置、品鉴评级”。管运分离指以项目区域为主的市场化运营,可以由政府负责在前期规划、政策支持、建设管理运营中的一系列问题,负责管理和监督财政拨付的专项发展资金,组建市场化建设的运营主体。运营前置指在前期选址、先招后建、科学设计方面,做好顶层设计,联合潜在的建设运营主体进行合作,降低运营风险。品鉴升级指对已建成或者未来有潜力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实行平台化管理,成立专家委员会给予评级,专家委员会由各级行业专家、政府领导、行业协会及消费者代表组成,以此来对项目区发展水平作以整体把控,给予科学建设参考,协助项目区及时调整及改进提升。
(三)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模式
从已公布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来看,各省情况不一,各试点的范围、规模都比传统农业园区更广,要求成片开发、整体开发、投资力度较大,投资资金范围从2亿元到40亿元不等。综合有关领域专家意见,具体来看,可通过财政撬动、贴息贷款等,引入金融和社会资本模式,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国内各试点省市在投融资机制上,可采取“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综合考虑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手段形成合力”[2]。具体来看,“在合作模式方面,田园综合体作为经营性项目,可采用BOT、TOT等投资合作方式,灵活引入投资;在利益补偿方面,政府应提供适当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授予企业部分设施收费专营权及部分商业经营权,保障企业通过适当合理的商业开发获益”[3]。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股权融资、借贷融资、众筹和预售等创新融资、产业基金等方式,以及采取PPP发展模式,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当地地方特色的投融资模式。如田园东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无锡阳山田园综合体、南昌田园综合体等,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投融资效果,根本原因也在于政府、企业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合力,并且采取了多样化的投融资方式。(来源:丁元)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10余年来致力于产业及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专家及政资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经手上项目500+例,其中田园综合体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陆河县林中花溪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河间景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九台区大健康田园综合体策划、北京大兴区爱情海玫瑰园定位及业态规划、恩施硒茶产业园产业规划与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岛农业观光园总体建设规划、国家首批试点项目中国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规划等。
特色业务:田园综合体规划、创意农业园规划设计、休闲旅游农业园规划设计等服务,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