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分析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对其核心理念进行拓展, 从宏观区域角度提出田园生态圈的构想,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以田园综合体为基本单元、以“特色小镇+特色村落”为载体的“一个平台、六大圈层”的理论体系, 最后结合海南文昌地区的田园综合体规划, 系统阐述了田园生态圈构想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 以期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种新思路。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及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战略的实施, 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关注生态文明、实现乡村振兴为目的的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如田园综合体、国家农业主题公园、共享农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等概念被陆续提出并付诸实践。这些理念和模式虽然在概念与侧重点上有所差异, 但主旨基本相同, 即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缩小城乡二元差异, 实现城乡共荣。其中, 田园综合体由于创新的发展模式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受到了广泛关注, 并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建设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概念如何准确界定?与其他关注农业发展的理念区别在哪里、关系在哪里?是关注生态文明的城乡共同发展还是变相的房地产开发?如何真正实现区域联动, 避免同质化竞争和重复性建设?这些问题是当下必须面对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也是实现城乡持续发展的关键。田园生态圈的构想由此提出, 其目的是从区域角度整合现有各种发展理念, 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复合构建新型城镇乡村网络, 实现宏观区域的协同联动, 完善和拓展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基于此构想提出的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将会更加全面, 能有效避免规划同质化和盲目化。
1.田园综合体的产生背景与现状特征
1.1 田园综合体的产生背景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田园社区等产业于一体的新型的综合发展模式。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此概念的提出, 恰逢我国城镇发展转型期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契机, 时代特色鲜明, 发展潜力巨大。
一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的战略重点, 田园综合体作为关注城乡和人的发展、能够整合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和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 必将成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一方面田园综合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途径, 可以促进农业就地产业化与农民就近城镇化;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使剩余劳动力就近转化, 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缩小城乡差距, 也为田园综合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三是投资方向与模式的多元化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随着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终结, 在政府政策引导下, 投资方向逐步由城市向乡村和农业转移, 投资模式开始向“互联网+农业”、PPP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作为以农业为基础、三产并重的田园综合体不仅为投资主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也为其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四是田园价值的提升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带来了基础保障。田园综合体能够极大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更好地展现田园价值, 而田园价值的日益提升也为田园综合体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者相互促进、互为条件。
1.2 田园综合体的现状特征
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表现形式多样, 特色各有不同, 但通过对全国已建、在建、待建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进行总结与分析, 可以发现其共同特点:一是田园综合体发展核心理念相同。不论各地项目表现形式如何, 均是以现有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地域特色为主导、以农耕民俗文化为补充、以休闲康体旅游为触媒带动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全面发展。二是文化主题定位和运营创意是项目的灵魂。良好的创意与主题能够提高项目吸引力, 科学的运营和策划是田园综合体持续发展的关键。三是田园综合体发展不受地域限制。由于各地条件不同、特色不同, 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在发展田园综合体上同样具有巨大潜力。
1.3 田园综合体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
田园综合体立足于农业,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业的导入与延伸, 着重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田园社区三大产业。围绕这个发展核心, 现有田园综合体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在国家政策推动下逐步推广。但试点发展与推广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 试点发展往往选择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的地区, 推广发展则要面临更多问题和困难, 投资风险更大, 盲目跟风和东施效颦的现象也会出现。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应从更高层面出发, 顺应发展趋势, 拓展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根据田园综合体现状及政策背景, 可以预测未来的田园综合体发展趋势如下:
一是从独立发展向集群发展转变。目前的田园综合体数量少、分布广, 在每个地区的发展是相对独立的, 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但要实现乡村振兴、多元产业共同发展, 就必须走集群化发展路线, 构建点多、线长、面广的集群化发展模式, 这样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二是从线性发展向网络发展转变。田园综合体的概念突出了单一产业向产业链延伸的理念, 但随着田园综合体的增多及集群的发展, 产业链将逐步向产业网发展, 形成城乡经济共同体及自我循环的生态网络。
三是从资源整合向资源共享转变。田园综合体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挖掘和整合现有资源, 发挥最大效率。但未来的田园综合体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随着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与信息一体化等进程的不断推进, 需将整合后的资源进行共享利用, 提升效率。
从上述发展趋势看, 未来的田园综合体必将突破现有的小范围自我循环机制的发展模式, 置身于区域的大背景下, 更好地协调城镇与乡村、乡村与乡村、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宏观调控, 实现内容与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发展后劲不足等现象。在此趋势下, 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必将进一步拓展, 田园生态圈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
2.从田园综合体到田园生态圈的思路拓展
2.1 田园生态圈概念的提出
所谓的“田园生态圈”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田园综合体集群为表现形式、以多元产业网络为支撑、以不同功能网络圈层为骨架形成的对内自我循环、对外衔接有序, 融合城、镇、乡一体化的“生态系统” (即发展平台) 。与田园综合体相比, 田园生态圈中的田园综合体彼此之间仍存在竞争性, 但避免了盲目的同质性竞争, 增加了彼此间的联动性和资源共享, 同时也将发展重点从单纯的农村向城乡共荣转变 (表1) 。具体而言, 就是将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和共享农庄等作为其中的拼图板块, 在建设之初留有与外界平台衔接的不同接口, 以便连接到产业、生活、文化、物流与信息等不同的网络体系, 构建一个完整的自我生长的田园生态圈, 其范围可大可小, 是一个具有分形结构的有机体。
2.2 田园综合体思路拓展解析
田园生态圈的提出是对田园综合体理念的拓展, 是顺应田园综合体发展趋势, 实现从独立到集群、从线性到网络、从资源整合到资源共享过程的必然。从田园综合体到田园生态圈的思路拓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图1) :
(1) 从产业链到产业体系的拓展。田园综合体强调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导入与延伸, 产业从点到线形成产业链条, 实现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的自我循环。田园生态圈将现有的思路拓展, 把田园综合体的产业链条作为基本结构, 有效利用顶层设计, 建立多层次的产业需求, 从宏观层面将不同的产业链条以相同的产业节点为交集相互连接,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网络体系, 即从产业链到产业网的拓展。田园综合体突出产业的内向循环, 田园生态圈强调与外部的衔接。
(2) 从功能体到功能网的拓展。如果说田园综合体是将农业、生产与居住、服务等多个功能有机结合的功能模块, 那么田园生态圈就是要将诸多模块通过支撑体系和网络链接形成功能网, 从宏观层面上对功能体中的每一个功能进行统一的规划与设定, 使其相互联系与促进。合理确定和统筹各模块职能, 建立模块的支撑平台和链接体系, 是田园生态圈关注的重点。当然每一个模块不仅仅是田园综合体, 也包含其他功能体。
(3) 从乡村单元到城乡共同体的拓展。田园综合体立足于农业和乡村, 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单元。田园生态圈则是立足宏观和区域层面, 通过政策引导、统一规划及构建支撑体系和管理平台, 加强市、镇、乡、村各功能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 统筹谋划多级发展, 建立网络化的城乡共同体。
3.田园生态圈构想下的田园综合体规划对策
结合上述对田园综合体背景、特征及发展趋势的解析, 基于田园生态圈的概念及对田园综合体思路的拓展解析, 本文提出构建“一个平台、六大圈层”及以田园综合体为单元的特色镇村体系的规划对策。
3.1 构建“一个平台、六大圈层”
根据上述概念解读, 可以看出田园生态圈的构想是基于田园综合体提出的, 其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政府、企业与农民相互协作, 城、镇、乡相互融合, 三次产业相互带动的过程, 落实到具体的田园综合体规划上可以概括为“一个平台、六大圈层”。
3.1.1 一个平台
无论是田园生态圈的构想还是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 目的都是实现乡村振兴、城乡共荣。其首要任务就是搭建一个平台, 为各功能单元提高效率、协同共赢提供发展环境和支撑系统。“政府主导、众筹机制、联盟互动”是构建这个平台的基本条件 (图2) 。
(1) 政府主导, 一是要提供政策支撑, 整合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与共享农庄等一系列概念, 统一制定公共政策, 为城乡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要由政府牵头组织平台建设, 设立管理机构。田园生态圈的形成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不是企业独立可以完成的, 需要公共资源的配给, 需要管理机构的协调。政府主导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政策型、管理机构型或政府部门指导型都可以起到引领和主导的作用。
(2) 众筹机制, 就是企业或个人投资和管理的运营模式。这里的众筹不仅仅是资金众筹, 也包括资源众筹, 各功能单元可相对独立运营, 可众筹资金和资源, 共享政策、共享资源和共享基础设施等。
(3) 联盟互动, 就是建立公共资源系统, 通过与协作企业的互动 (如区域交通企业、网络信息企业及物流运输企业等) 及在政府引导支持下与生态圈内的企业形成联盟, 减少圈内企业成本, 共建支撑系统。
3.1.2“六大圈层”
“六大圈层”是田园生态圈内各单元有机循环的土壤, 每个圈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 且各圈层预留了对接更大区域范围网络系统的重要接口, 与运营网络相衔接, 形成区域系统发展的网络化机制 (图3) 。
(1) 以现代农业为特征的生产生活圈层。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 以田园综合体为基本单元的农业产业及旅游发展模式, 必将改变区域居民传统的以农耕为主体的生活方式。田园生态圈要预留或引导居民构建新型生产生活圈层, 如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居民点的重构, 以适应农民向产业工人和服务从业人员的转变。这个圈层不单独服务于某一功能单元, 而是适应区域发展的生活圈。
(2) 以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本土文化圈层。基于不同地理气候、民族习俗、饮食习惯或宗教信仰所衍生出的独具本土特色的文化艺术和民间传统, 是田园生态圈的特色和灵魂。它既是非物质的精神体现, 又可转化和融入物质层面, 形成独立产业或成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宏观层面合理配置特色文化, 在中观、微观层面构筑特色文化功能体, 以此形成具有辐射力的文化圈层, 增强田园生态圈的内生活力和特色。
(3) 以田园产业为核心的多元产业圈层。以当地优势农业资源为基础, 协同发展相关联的第二、第三产业, 拓宽产业链条, 并与区域一体化产业相衔接, 衍生特色产业体系, 打造多元化的产业圈层。产业圈层的构想是对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特色的延伸, 强调对外产业网络的联动。
(4) 以科普研发为主体的科研教育圈层。引入多元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效科研教育机构, 开展针对地区特色田园的科普研发, 有机协调农业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 打造集科研、实践、生产、教育、体验和推广等于一体的田园产业孵化器, 完善多元科研教育体系, 打造基于田园资源的科研教育圈层。
(5) 以多网融合为支撑的智慧物流圈层。具有持续活力的田园生态圈与综合体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智慧物流的优势, 如利用各地区现有的交通体系、网络体系和设施体系, 完善海、陆、空多元化的物流网络, 实现信息共享服务, 打造智慧物流体系圈层。
(6) 以网络平台为媒介的网络信息圈层。将信息网络平台融入各功能体中, 为生产发展提供方向, 为生活环境提供服务, 为自由贸易提供选择, 促进田园产业多元化发展, 提高田园生活质量, 打造一体化的网络信息圈层。
3.2 构建以田园综合体为单元的特色镇村体系
上述“一个平台、六个圈层”的构建重点在于运营管理模式和功能体系构成, 这些内容是相互融合、互相依托的, 有些内容亦有重叠。要实现这个平台和各个圈层的有效运转, 需要与城乡规划相衔接并落实在空间载体上。这个载体也可以说是生态圈的表现形式, 即以田园综合体为单元的特色镇村体系, 包括基本单元和主要载体两部分 (图4) 。
3.2.1 基本单元
田园是生态基底也是发展基础, 其价值体现的方式是多样的, 田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及共享农庄等概念都是体现田园价值的方式, 只是关注点各不相同。农业主题公园更多强调的是景观性及其延伸的旅游休闲服务业, 共享农庄更多是关注运营管理和利益分配。相对而言, 田园综合体的概念较为综合。因此, 可以将田园综合体作为田园生态群构成的基本单元, 其内部可以建设农业主题公园, 也可以建设共享农庄。这样多重概念的统一使其发展方式灵活多变, 有利于实现田园价值的最大化。
3.2.2 主要载体
在体现田园价值的基本单元—田园综合体之上, 还要以特色镇村体系为载体构建平台和圈层, 实现城、镇、乡、村的衔接。特色镇村体系就是规划建设以“特色小镇+特色村落”为重点的空间网络, 将“一个平台、六大圈层”的基本需求落实在空间上。通过统筹规划生活、生产、网络与物流等圈层职能, 可集中于镇, 也可分散在村, 且各镇、村可因产业分布与文化构成的各不相同而形成区域特色, 实现互补、差异化发展。同时, 特色镇村体系作为镇村体系的网络, 可以有效与城镇体系衔接,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田园生态圈构想下的海南文昌地区田园综合体规划实践
4.1 项目概况
海南文昌地区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 琼北地区的中心 (图5) , 属热带季风气候区, 生态优势明显、农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当地历史悠久, 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突出, 多元建筑元素交融, 布局形式独具一格。规划研究范围 (拓展区) 为60 km2, 重点规划区域 (发展区) 为12 km2, 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和国家鼓励海南农业发展的政策, 研判发展方向, 确定发展战略, 合理谋划重点区域发展模式。
4.2 总体战略
文昌地区基于区域发展优势及政府主导发展的前提, 创新提出建设国家首个“热带田园生态圈”的理论构想, 由政府组织进行区域发展规划,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构建一体化的发展和管理平台, 形成“田园生态圈+田园综合体+国家农业公园”的三级发展结构;规划分别对拓展区和发展区进行合理规划, 并以“特色小镇+特色村落”的镇村体系作为表现载体, 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的规划发展模式。
4.3 规划内容
4.3.1 政府主导建立平台
海南省是全国18个田园综合体试点省份之一, 陆续提出了扶持政策要求、开展竞争性立项及建立奖优罚劣工作机制等系列内容。在充分利用国家及省内政策优势的前提下, 文昌地区以当地政府为主导, 吸引优质企业参与, 规划建立地区发展平台, 该平台又可细分为政策平台、融资平台和合作平台。
首先, 由政府组织、企业参与搭建政策平台, 积极推进区域发展规划, 包括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及社会发展规划等, 从宏观上确定发展方向、发展定位及发展重点。
其次, 依据宏观战略和国家政策, 统一建立发展和管理机制, 组织村集体、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等共同参与, 建立众筹机制, 搭建融资平台。
最后, 吸引相关企业协同发展 (如物流公司、航空公司、信息技术公司和科研机构等) , 盘活现有资源, 建立公共资源系统, 搭建合作平台。通过相关企业的协作, 实现区域一体化运营, 减少中间成本。而合作平台的建立, 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联通, 激发田园生态圈内生动力的形成, 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4.3.2 规划引导架构圈层
规划对拓展区进行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圈层网点:一是保留海南热带农业生产特色, 结合现代农业技术革新, 合理确定农业生产布局及相关联的产业体系, 实现经济利益和景观效果并重, 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居民点的功能重构, 全面构建生产生活圈层;二是充分挖掘本土文化, 将该地区特有的侨乡文化、排球文化、航天文化、文昌鸡文化与空间、产业有效结合, 延展文化产业, 弘扬文化魅力, 打造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圈层;三是发挥热带农业特色优势, 将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 集合科技研发、休闲旅游、文化艺术等高效产业, 促进农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高创新化方向发展, 构建覆盖全区、连接全域的产业网络;四是积极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入驻, 利用本地优越的气候及土地条件, 开展多元化的田园产业科普研发, 形成科研教育圈层;五是整合内部产品输出, 吸引物流、航空企业与其合作, 依据现有交通体系完善海、陆、空多元化的物流网络, 为农产品及其他产品提供包装、仓储、运输的完整链条式服务, 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信息并实时更新, 打造多元化的智慧物流圈层;六是通过生产网络平台进行产业方向确定、产业技术推广及产业信息管理, 通过生活网络平台构建信息化、标准化与便捷化的田园生活“微环境”, 通过贸易网络平台开展田园产品贸易、田园休闲旅游与金融商务贸易等活动, 融合三大网络平台并以此为媒介打造一体化的网络信息圈层。
4.3.3 基本单元引领发展
规划以发展区为重点, 建设田园生态圈基本单元——田园综合体 (图6) , 选取文昌地区特色作物, 疏通现有路网, 结合现有村落, 保留现有琼北民居特色, 灵活采用农业主题公园和共享农庄等模式, 打造具有不同特色的“两中心、三组团、十村落” (图7) , 并配以相应的公共服务、文化科研及生活社区。“两中心”, 即结合现有主要村落现状, 将人口较为集中的中心村和大顶村作为“两个中心”进行重点建设, 配套相应的商业、文化与服务设施, 作为全区域的生产生活核心, 服务和引导全区发展。“三组团”, 即结合现有村落肌理, 选取距离较近的几个村落合并发展, 赋予其科研教育、健康养老和民俗文化等不同发展特色, 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和丰富相应的功能组团。“十村落”, 即选取文昌地区最具特色的文昌鸡、东山羊、咖啡、花卉、胡椒、木瓜、菠萝、荔枝、柠檬和椰子10种作物, 以生态核和服务设施为核心, 发展特色主题产业, 同时在周边布置特色庄园, 打造各具特色的“十村落”。
4.3.4 以镇村体系打造特色
根据海南文昌地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规划完善基础设施, 引导镇村体系与职能的重构。规划以大顶村为核心建设热带田园健康特色小镇, 服务和引导全区发展;统筹多个具有琼北民居文化特征的“特色村落”作为功能体, 落实圈层职能 (图8) 。此外, 结合现有道路采用“叶脉”肌理, 以点带面, 实现功能对接, 形成与区域相融合的特色镇村空间体系。
在特色小镇规划中, 以当地居民的居住功能为主, 配以必要的商业、文化、教育及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 以满足当地居民和外来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 设立综合性的农业主题公园, 展现地区农业特色, 供外来居民观赏与体验。在特色村庄规划中, 保留当地特有的琼北民居建筑肌理, 置换其内部功能, 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 同时结合不同的主题特色及热带风貌打造生态核心, 并以此为中心在周边布置相应的主题产业区和特色庄园, 形成独特的村庄布局形态。
综上所述, 田园生态圈构想的提出是对田园综合体理论的延展, 是对现有诸多农业和乡村发展模式的整合。田园生态圈是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探讨田园综合体规划, 以政府主导搭建平台的方式统筹区域发展, 一方面适应田园综合体发展趋势, 衔接城乡与区域;另一方面以防止各类发展模式“运动化趋势”, 避免盲目照抄、恶性竞争及变相地产开发等现象出现。当然该理念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参与, 多方协调, 且理论仍处在构想阶段, 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本文对田园生态圈构想下的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进行探索, 但愿能够对乡村振兴发展有所助益。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10余年来致力于产业及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专家及政资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经手上项目500+例,其中田园综合体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陆河县林中花溪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河间景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九台区大健康田园综合体策划、北京大兴区爱情海玫瑰园定位及业态规划、恩施硒茶产业园产业规划与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岛农业观光园总体建设规划、国家首批试点项目中国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规划等。
特色业务:田园综合体规划、创意农业园规划设计、休闲旅游农业园规划设计等服务,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