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以来, 乡村振兴战略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而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 在农村经济领域以及乡村休闲旅游领域备受各界关注, 成为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创新之举, 在全国掀起建设的热潮。然而我国北方城市由于资源优势不突出, 先期规划不到位, 建设模式不聚焦, 开发运营不规范等问题, 田园综合体建设实践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 迫切面临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 本文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 试图以沈阳市“稻梦田园综合体”为载体, 以农业旅游文化资源为依托, 从策划-规划-开发-运营四大层面探索北方大城市近郊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模式, 构建农业发展动力强劲、旅游服务功能完善、环境宜居宜业、运营管理规范的田园综合体, 以期为北方广大地区开展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1.解读新时代下的田园综合体
1.1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解析
田园综合体有别于以往的“农业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及“旅游综合体”, 更多的是从地域空间开发和农村发展角度提出的对乡村资源的合理性开发, 以乡村为发展平台, 以农业为基础, 以农民为参与主体, 以农业、农村用地为载体, 以功能复合化、开发园区化、主体多元化为特征, 通过资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 进行跨产业、多功能、全要素的综合规划、开发、运营,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型复合载体。
1.2 田园综合体的主要模式
自2017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 全国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 通过对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传统文化特色各异的试点建设成效的调研与总结, 大体分为四种发展模式, 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模式、文化创意带动三产融合发展模式、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观光园模式和农业创意和农事体验型模式[2]。本文主要针对北方城市近郊型农业观光型田园综合体进行探索, 利用近郊区位独特优势, 以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为依托, 为城乡居民打造一处贴近自然、品鉴天然、身心怡然的休闲聚居地, 感受和领略农耕文明, 形成以休闲体验为特色的生活型综合体。
2.反思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困境
当前, 从中央到地方都把田园综合体试点列入建设重点, 掀起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热潮, 南方试点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而北方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相对匮乏, 存在差距较大。
2.1 旅游项目同质化
目前北方综合体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基本上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看农家生活”模式为主, 相对单一, 吸引能力不足, 同质现象严重。
2.2 与农业结合不紧密
当前乡村产业以低端农业生产为主, 导致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大多依托现状农业资源由村民自主开发, 随意性强, 特色挖掘不够, 配套设施缺乏, 品质服务较差, 且缺乏完善的产业体系链条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差。
2.3 知名度不够
乡野资源整体上呈现小而散的自由发展状态, 农业旅游资源广泛分布在各村镇, 缺少合作, 知名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较少, 成为发展“瓶颈”。
2.4 开发建设不规范
在镇村的开发过程中, 普遍存在乡村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条件较差, 影响村民及游客的体验品质。
3.剖析稻梦田园综合体的创建可行性
3.1 基本概况
稻梦田园综合体隶属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 位于街道西侧, 主要对外交通为101国道。综合体占地约0.9平方公里, 是辽宁省内最大的稻田景观旅游风景区。近距离辐射单家村 (2.6平方公里, 人口约270人) 、盘古台村 (3.4平方公里, 人口1058人, 其中锡伯族人口占80%左右) 两个村村寨, 远距离辐射兴隆台街道驻地。
3.2 创建优势
3.2.1 主题特色鲜明, 市场需求旺盛
综合体依托“稻梦空间”景区建设, 以“世界上最大的稻田画”为主体景观, 借此评为国家AAA级风景区, 2017年接待超过20万旅游人次, 景区收入超过1000万元, 具有较强的游客吸纳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
3.2.2 产业复合多元, 区域经济迅猛
该项目致力打造多元复合产业, 通过设计稻田画的设计、种植、收割全产业链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实现创业增收。3万亩稻田参与到锡伯龙地的标准化生产, 锡伯龙地·稻梦空间绿色大米在网络平台与景区零售方面业绩可观。
3.2.3 品牌知名度高, 发展势头强劲“稻梦空间”多次登上央视, 成为沈阳市乃至辽宁省的知名的创意农业品牌, 模式被推广, 员工成网红。目前, “稻梦空间”从景区、产品到品牌知名度都具有良好基础优势。
3.2.4 锡伯历史悠久, 人文底蕴深厚
锡伯族历史底蕴深厚、民情风俗源远流长, 是沈阳的非物质文化瑰宝。作为西迁原点的兴隆台镇, 每年四月十八隆重举行锡伯族西迁纪念活动, 大批的新疆及全国各地锡伯人到兴隆台寻根祭祖, 在感受同根感情的同时带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3.3 现实困境
目前综合体建设仍然存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公共设施缺乏以及周边村寨环境较差、开发建设不规范等问题, 阻碍了景区乃至整个区域的品质提升, 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品质。
4.探究稻梦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的实施路径
4.1 前期策划层面实施路径
针对现阶段农业规划研究太少, 相关理论、法律、法规尚未出台, 编制体系不够完善等困境, 在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新浪潮中, 规划势在先行。因此综合考虑沈阳全域街道、乡镇、村庄等区位优势、资源类型、用地条件、设施基础及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编制全域层面总体规划, 精准定位田园综合体的主题类型、主要功能及主导产业, 明确规划重点形成22个特色乡镇、20个特色田园综合体, 近期重点选取2个特色乡镇和6个田园综合体进行重点培育, 稻梦空间综合体则作为沈阳近郊农业观光旅游特色集聚地进行重点打造 (图1) 。
图1 全域综合体统筹规划
4.2 规划建设层面实施路径
4.2.1 产业体系规划———构建多元产业链, 提升农业附加值
以搭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 以农业发展为本,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围绕绿色生态农业特色, 因地制宜地确立创意农业、休闲度假产业两大主导产业, 并将稻米文化、锡伯文化与旅游服务相结合, 建立“农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采用倒序的发展模式, 通过景区影响提升带动企业稻米品牌提升, 再带动农民为主体的标准化水稻规模拓展, 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带动综合体整体提升。
(1) “农业+旅游观光”:以农带旅, 以旅促农。
充分利用农业优势, 将创意农业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 打造稻田画观光、原始水稻种植、立体养殖、生产加工、休闲体验、会员加盟、科普教育七位一体的稻米主题创意农业产业园, 形成以农带旅, 以旅促农的发展模式, 实现创意产业与沈阳及周边地区的互动, 确保旅游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双赢。
(2) “农业+民俗文化”:传承锡伯文化, 展现农耕文明。
该地区拥有以锡伯文化为主的民俗文化及以稻米为主的农耕文化, 规划将文化韵味展示贯穿整个园区, 通过锡伯族文化元素符号、色彩、三维的方式打造锡伯龙地, 力求通过直观、体验式的模式让游客感受璀璨文化魅力。
(3) “农业+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 创新特色品牌。
采用“互联网+”方式, 通过搭建网络平台, 打出精品农业产品、休闲度假等品牌, 目前稻梦空间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区, 景区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 近4年来总增长率超过500%, 绿色大米每年销量涨幅30%, 累计农民增收600万元。
4.2.2 空间优化配置———保障增量激活存量, 推进田园社区建设
以保护生态环境、营造特色景观、打造田园社区为主旨, 紧密围绕稻梦空间景区, 重点打造“一核两村一镇”的空间布局, 兼顾对周边三个乡镇稻米品牌化辐射力, 形成统筹区域的发展结构 (图2) 。
图2 空间结构图
一核即打造“稻梦空间”田园综合体景观吸引核心。延伸创意农业产业内涵, 强化核心景区的环境品质与服务质量, 对现有23个项目进行改造升级, 并策划新增LOVE爱情主题区、科普教育馆等4类项目 (图3) 。
图3 核心景观区平面图
两村即单家、盘古台两个特色村寨。作为景区的延伸和扩展区域, 主动接受“稻梦空间”田园综合体的辐射, 加快宜居环境建设, 成为产业外延的主要承载区。其中:单家特色村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重点打造稻米主题旅游区, 开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及文化科普等旅游活动, 重点建设稻米博物馆、温室餐饮和农业嘉年华等多种旅游项目, 提升修复基础设施。盘古台重点依托锡伯族地域文化特色, 结合村庄中部闲置地, 建设集便民服务中心、乡村养老服务和中心游园与一体的乡村公共服务中心, 利用现状村庄闲置农田和现状民宅, 重点打造创意农业旅游、锡伯民俗旅游组团以及垂钓旅游组团。
一镇即兴隆古镇, 从文化场馆、民居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对兴隆台镇区进行规划建设, 完善配套设施, 优化生态环境。
4.2.3 旅游服务体系———驱动旅游产业发展, 健全旅游功能
(1) 旅游服务设施。
规划围绕旅游功能布局, 以满足游客需求为目标, 对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和旅游景观标识设施进行改造建设, 构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在住宿方面, 设计了自驾车营地及特色民俗;在餐饮方面, 设计了农家乐餐饮、锡伯特色餐饮;在旅游标识方面, 提炼文化元素与地方建筑元素, 设计景区宣传牌、景区介绍牌以及服务指示牌等。在对外交通方面, 考虑周边国道、省道以及与沈阳市内的连通性, 形成贯通周边区域的自驾路线, 并增设直达公交线路。在对内交通方面, 结合现有道路, 根据综合体内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功能需要, 对区域内部道路网进行改造升级, 增设游览步道, 结合主要景观节点设立生态停车场。
(2) 旅游产品策划。
高科技生态农业特色, 策划了农业观光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科普教育旅游、生态体验旅游、养生度假旅游和康体健身旅游六大旅游产品, 设置了“稻田画观赏-空中艳遇-稻浪泛舟-太公垂钓-童梦乐园-葫芦开门-植物迷宫”农业观光游和“锡伯印象-中华之稻-一亩田、五斗米-朝花夕拾-守望家园”的田园体验游两条旅游路线, 策划了锡伯民俗文化节、田园风光摄影节、花卉艺术节等, 为旅游区吸引游客创造条件。
(3) 地域文化打造。
充分融合锡伯族文化, 注重打造锡伯文化景观包括建筑、物件和装饰等;通过传说、事件以及餐饮活动将非物质文明显化, 在保留原乡文化乡愁的同时, 注入现代文化元素, 促进稻梦空间与村庄进行互动, 使观光农业向文创农业转变。在景区和休闲娱乐广场上组织锡伯族的日常活动, 如玩嘎拉哈、射箭项目等;在广场铺地、垃圾桶、导视牌及景墙等小品配置上增设锡伯族特色符号, 突出民俗文化氛围。
4.3 运营管理层面
4.3.1 创新经营模式
该田园综合体采用“公司+农户+会员”的独特经营模式, 以政府政策和投资为引导、以开发企业的项目推动为主导、由农民、村集体合力打造, 企业没有采用土地流转、支付农民“包地费”的经营模式, 而是通过与农民合作, 让农民有选择性地实行统一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等, 收取一定的费用, 利用自身规模优势, 降低经营成本, 实现互利共赢, 实现三产融合, 带动农民致富增收。4.3.2 创新融资机制
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民参与的投融资新体制, 通过政府做撬动资金, 企业做投资主体, 银行给贷款融资, 第三方融资担保, 农民土地产权入股等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从项目申报与立项、组织实施、资金拨付、项目验收、绩效评价等全方位加强和规范农业项目管理, 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
田园综合体建设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 更是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任务, 本文重在积极探索北方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实施路径, 旨在为其他地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借鉴。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10余年来致力于产业及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专家及政资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经手上项目500+例,其中田园综合体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陆河县林中花溪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河间景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九台区大健康田园综合体策划、北京大兴区爱情海玫瑰园定位及业态规划、恩施硒茶产业园产业规划与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岛农业观光园总体建设规划、国家首批试点项目中国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规划等。
特色业务:田园综合体规划、创意农业园规划设计、休闲旅游农业园规划设计等服务,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