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除此之外,2016年上半年政府还陆续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等政策文件,住宅产业化迎来政策红利期。面对我国巨大的市场,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必须从初始阶段就结合我国实际,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避免走弯路。
一、住宅产业化就是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
住宅产业化就是以工业化的方式实现住宅的生产和供应等,将墙体、楼板、楼梯、厨房、卫生间等各个构件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标准化生产,然后运输到工地现场装配,形成住宅产品,整个过程看起来就像搭积木一样的盖房子。与传统建筑现场相比,这种装配式施工方式混凝土、脚手架、模板等大大减少,工人也从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里,有效的缓解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见表1)。
表1 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现浇建筑的节能降耗水平
项目
|
节能降耗水平
|
木材
|
55.40%
|
保温材料
|
51.85%
|
水泥砂浆
|
55.03%
|
施工用水
|
24.33%
|
施工用电
|
18.22%
|
建筑垃圾排放
|
69.09%
|
碳排放
|
27.26kg/㎡
|
资料来源:《文林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意义》
二、住宅产业化市场广阔
住宅产业化除了节水、节能、节时、节材、节地、绿色环保以外,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看做是建筑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作为建筑业的一次重要变革,住宅产业由粗放型走向集约型,减少了人工成本和资源浪费,推动建筑业走向高质高效的道路,而且住宅产业化使建筑业从要素投入型转向创新驱动性。
面对住宅产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红利,及其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及30多个地方政府在住宅产业化方面分别制定出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住宅产业化大幕已经拉开。
1、国家层面的发展目标
◆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
◆到2020年,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30%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40%以上。 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比率30%以上。
2、部分省市的发展目标
浙江
◆自2016年起,全省每年新开工建设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面积应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并逐年增加,每年增加的比例不低于10%;
◆建筑单体装配化率(墙体、梁柱、楼板、楼梯、阳台等结构中预制构件所占的比重)应不低于15%,并逐年提高。到2020年,力争建筑单体装配化率达到30%以上。
北京
◆从2015年10月31日起,凡新纳入北京市保障房年度建设计划的项目(含自住型商品住房)全面推行全装修成品交房。
◆经适房、限价房按照公租房装修标准统一实施装配式装修;自住型商品房装修参照公租房,但装修标准不得低于公租房装修标准。
天津
◆培育5-7家大型预制装配整体式构件、部件生产企业,建设年产满足8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钢筋混凝土部品预制生产线和年产满足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钢结构建筑生产线。
◆按照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项目面积比例逐年增加,到2017年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项目面积占新开工项目面积的不低于20%。积极争创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城市。
河北
◆2015年至2016年培育4个省级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至少建成1条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线,并成为省级住宅产业现代化基地。到2016年底,全省住宅产业现代化项目开工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单体预制装配率达到30%以上。
◆2017年至2020年创建3个以上国家级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县级市和环京津县(市)完成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线建设并投产。到2020年底,综合试点城市40%以上的新建住宅项目采用住宅产业现代化方式建设,其他设区市达到20%以上。
上海
◆争取2015年整体式住宅当年装配面积占全市住宅开工总量的20%左右,逐步实现全市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和内环线以内新建住宅全面推行装配整体式住宅方式,同时,单体住宅结构的预制装配率达30%以上。
安徽
◆到2017年末,全省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建筑面积累计达到1500万平方米;创建10个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20个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龙头企业;综合试点城市当年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比例达到40%以上,其他设区城市达到20%以上。
三、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和规模还比较小
我国于1994年提出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当时还仅停留在概念层面,2006年建设部下布《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实行办法》,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装配式建筑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了经验,但发展进展还是比较缓慢,没有达到之前定制的目标。据估计,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的比例预计大概在5%左右,和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
住宅产业化在我国还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面积的市场空白加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势必将住宅产业化推向发展快速时期。在此过程中,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让住宅产业化道理走的更加顺利。
四、国外经验——住宅产业化的四大条件
1、政策是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性条件
日本
日本住宅产业化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从产业发展初期开始,日本就着力制定相关标准和政策。1969年,《推动住宅产业标准化五年计划》被制定出来,对材料、设备、制品标准、住宅性能标准、结构材料安全标准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在70年代,日本住宅部件尺寸和功能标准就建立起了固定体系。除此之外,日本还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供应优质出租住宅的特别措施法》、《关于确保高龄者居住安定法》等十多部法律。
2、技术创新是住宅产业化的必备条件
美国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产业化的研究工作,在1969年开展了“突破行动”,研发工业化住宅建造的新方法,建立示范基地来宣传新方法,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工业化住宅技术体系。美国国会每年拨付住宅和城市发展部1000万美元专门投入到研究住宅功能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开发工作。
日本
日本高度重视住宅产业的技术研发,19世纪世纪60年代实施“住宅建设工业化设想”行动,进行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研发,使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实施生产工业化技术开发长期计划等提高生产效率。日本住宅产业中的大集团企业也十分重视科研投入,注重对住宅全方位的研究,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改进住宅的文化和科技含量。
3、住宅产业化离不开严格的标准
美国
美国对于住宅产业化建设和安全提出了完备的标准,对于工业住宅的设计、施工、节能、抗风、采暖制冷以及管道系统等都制定了详细标准。美国住宅产业化现行的标准是联邦工业化住宅安装标准(简称HUD标准)——它是全美所有新建HUD标准的工业化住宅进行初始安装的最低标准,提议的条款将用于审核所有生产商的安装手册和州立安装标准,对于没有颁布任何安装标准的州,该条款将成为强制执行的联邦安装标准。
4、成立专门机构对住宅产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瑞典
居民储蓄建设合作社(HSB)是瑞典合作建房运动的主力,同时也开展材料和部件的标准化工作,它制定的HSB规格标准更多的反映了设计人员和居民的意见,更能符合广大成员的要求。
日本
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是日本发展住宅产业的两个管理部门,经济产业省通过课题形式,以财政补贴支持企业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国土交通省侧重住宅生产工业化和技术方面的协调。日本政府在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建立住宅产业的审议会作为政府咨询机构。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10余年来致力于产业及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专家及政资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经手上项目500+例,其中田园综合体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陆河县林中花溪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河间景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九台区大健康田园综合体策划、北京大兴区爱情海玫瑰园定位及业态规划、恩施硒茶产业园产业规划与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岛农业观光园总体建设规划、国家首批试点项目中国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规划等。
特色业务:田园综合体规划、创意农业园规划设计、休闲旅游农业园规划设计等服务,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