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特色小镇 > 特色小镇规划研究 > 特色小镇规划研究

特色小镇之晚餐的决胜

来源:  时间:2020-12-09  点击:1014
摘要:特色小镇的热烈讨论过程终于集中到了产业的定位与选择进程上,那么我们把它延伸深入下去。为什么要这些强调这些产业呢?为什么要强调与产业对应的生活配套和居住呢?

  吃晚餐,不是第一个问题。

  首先要问的,其实应该是谁来吃午餐的问题。在他们二者之间,晚餐更重要一点也更难一点。

  这个问题中还有一个嵌套的关键词“谁?”

  特色小镇的热烈讨论过程终于集中到了产业的定位与选择进程上,那么我们把它延伸深入下去。为什么要这些强调这些产业呢?为什么要强调与产业对应的生活配套和居住呢?

  因为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持续性离不开一个字--------------人

  这三个词连起来读,显得重要多了。这是因为以前在城市内的开发者们有熟悉的三字真言

  1,粘留----坐城vs卧城

  人口的聚集是小镇的核心问题,即是显性也是隐形的。曾经面对不在少数的情怀建设方的时候都不得不打断谈话说,别看图纸了,人口问题才是你们应该最关心的问题。

  目前大家的关心表现为首先怎么吸引他们来。所以,比较合理的构建出了”产业+旅游”这两个人口搬运工。

  这有点理想化概念化,还没有深入到战术成立与否的层面。但是可以先搁置争论,相向而行。

  企业一方由几种不同阵营组成,他们的身份各异,也在相向而行。

  A:之前从事大量科技园区的产业开发商和运营商,在招商企业方面也是很有心得以及教训的。比较成功的园区都能让工作者进入产业部分呢,但是,如果我们努力观察一段,就会发现,蓬勃的园区餐饮业,中午人潮汹涌,常常等位。而晚餐人流稀少,晚餐后的产业街区更是萧瑟,壮丽的灯光夜景多数依靠园区霓虹照明。

  白天的产业运行能迎来的工作人口,在解决了工作间隙的生活需求之后。能不能继续被粘留居住在当地,成为常驻或者半常驻人口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除了午餐人口,还有晚餐人口。从前一致声讨的“卧城”表现出了种种令人不满的城市病症。其实,如果耐心一点,会发现卧城没准比一个“坐城”还要稍好一点。都是半天热闹,至少在夜晚的街区上没那么危险。

  B:最近两年在大量传统开发商迅猛加入的背景下,从园区到小镇的追逐中,抓住消费者眼球和心理应该是很有心得的。不论是孤独的图书馆还是桃花盛开的农业休闲镇,如果不仅仅是想要热炒虚无买点达到最快速度变现的话,那就是都在希望提供一个社区生活愿景从而建立24小时的人口粘留。

  不管是真想还是假相,这都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2磁力---筑波得波折

  最近的特色小镇热潮中,各地政府的宣言为了显示自己是在做一件崭新的不同以往的工程,所以都宣称,一不是做园区,二,绝不做地产。

  地产是怪物吗?地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做产业,专做地产。

  更可怕的是,声称要做产业,其实专做地产。

  以前有过很有名的企业产业新城明星,做了三年建设,盖起来卖掉了大量住宅商业,而产业园区部分延时再建,无限期延时。当然也有产业标兵,只会做科技办公,或者被限制只能做科技办公。经历惨谈的资金挣扎,然后继续下一个资金挣扎。这绝对是走向三方共败的道路。

  最近日本的筑波科技城又成了热点谈资。

  筑波不是一天建起来的,从规划到运管的过程有过它自身非常有特点的几个过程。这些变化常常被最后的规划成果的美丽宣传所掩盖不引人注意。其中甚至还有些琐碎细节像八卦一样惹人发笑。但是,笑过以后,有时候会突然觉得细节也许并不简单。

  甚至于在我眼里筑波现在是什么样子面貌都不那么重要和典型。而它的波折过程的研究价值远远高于结果。

  筑波的道路是日本的举国战略之一,谈了对东京的疏解、谈了人口的迁移、谈了科学产业的转移,走的基础科学研究方向也是比较纯粹。甚至都不太主动去谈去产学研结合。

  起初的规划中非常重视了生态环境和对农林地的保留,筑波本身就是传统农业产业地区,这一点并无大碍。但是,由于规划出炉后招到了大量有关于拆迁原因的原住民的抵制(为什么在我的研究中经常见到面熟的事情)从而,筑波的规划有过四稿变化。这四稿的对比很有意思。就是不断地在减少用地指标。因为,科技城首要的是科技,所以,科研用地得到了努力的保留,住宅和生活配套受到了减少。这四稿规划的演变造成了实际建设量中科技和生活之间的平衡被改变。有意思的是,当时的规划保留了大量的林地农田,号称是环境最为优美的科技园区。不是号称,景色确实非常优美。

  但是,没用,依靠美色没有能保持住对科学家的吸引力。

  科学城曾经提出过转移大量优秀科研人口的构想,然而实际运营情况发生了变化。筑波原本的农业产业和科技城没有得到互动,而从前本地的科技和人才储备不佳,  从东京随机构外迁的科学家们并不满意筑波的生活条件,也包罗了孩子入学入托能不能提供退休养老的条件信心等等这样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科学家们开始是周一来周末走,坐高铁返回东京,后来甚至变为早晨来,晚上回东京。

  只吃午餐。渐渐连午餐也不吃了,带便当。所以连午餐厅都逐渐消沉。餐饮和居住,娱乐和体育的消沉使得筑波缺少构想中的新的磁力增长极的作用。

  倒是东京持续显示着巨大的磁力。于是筑波快要成为日本  “现代科技 的乌托邦”。1998年, 美国硅谷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有 2340 亿美元, 但筑波科技城则仅有 50亿美元, 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筑波的波折,有着它综合的原因,在科技政策导引和创新文化氛围方面有过很多研究和探讨。到今天我们也该重视它的空间规划反应的症候,不能回避也显示了一种对于午餐的重视和对于晚餐的忽视。

  为了自救,1998年4月,按照筑波科学城建设法,对“研究学园地区建设计划”及“周边开发地区整备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世纪的筑波科学城的功能定位为:科学技术中枢城市,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加深居民之间的交流,达到可以实现下一代人梦想的理想生活环境。目前筑波科学城有 19万 人口和大约 300家国家级研究机构与教育院所成为日本著名的知识密集型区域。

  新的面向综合体的发展调整,着力强调增加生活配套设施和加强居住品质。不仅把引人来此地工作作为科技知识区域的目标,更加把能够留下人在此居住作为长期战略目标。

  能有人吃晚餐,对一个新的产业综合人居聚落是最重要的事之一。

  3“谁来?”---多摩的多磨

  东京周边的另一个重要的疏解性新区是多摩,离东京银座30公里。对于一个超级大城市周边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距离。其规划面积为29.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多摩于1966年开始建设,与筑波不同,多摩对于生活配套设施非常重视。紧密联系快速铁路展开tod:融交通与娱乐,餐饮一体的产居融合方式。设计细致、设施完善、并不缺乏住宅。

  因为,多摩在起初时本来是打算建成一个我们不推崇的纯粹“卧城”的。后来发现片面强调居住带来问题,才调整为产居一体的新区。这个背景,让我们很好理解,多摩的额商业设施是很强的,有两条商业步行街,大mall,综合超市,百货商场,居住单元内的商业网点。图书馆。最著名的是HelloKitty乐园。人流如织。

  同时拥有多所优质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学校。完全可以与东京的媲美

  此外多摩有综合性医院也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甚至,还专门建设了寺庙、神社、教堂来丰富精神信仰需求。

  然而,多摩并没有达到规划预期的发展效果。2009年的统计,多摩有男性7.2万人,女性7.3万人。距离原有的30万人计划相差甚远。在1996年,多摩共有2.6万套住宅。从所有形式看,私有占52.9%,租赁占47.1%。从建筑形式看,约75%的住宅是4-5层的集合住宅,5%为3层或3层以下,余下的20%是高层住宅。这种多元化的住宅产品看似专门为了解决多样性人口需求,但是主力产品中的5层集合住宅多为2-3居,缺乏电梯。多摩疏解的主要人口对象是一部分老人家庭、一部分单身青年为主(包括无孩家庭),而这两种家庭在2005年的统计占到了当地人口的一半,他们大多不喜欢这种集合住宅。这种人口定位和居住模式的不匹配直接影响了多摩的人口粘留热度。

  住宅的类型只是一个突出的范例,在产业人居聚落中,吸引和粘留什么类型的家庭人口是直接会影响到规划设计的各种配套居住功能类型的选择。

  于多摩的考察是一个雨天,前半段在站点附近城区,人气旺盛,产业蓬勃。而后半段到了稍微远一点的住宅区和大学区域,就有点安静祥和的令人畏惧。甚至在这个滂沱大雨中,通往大学的路上,行人和我擦肩的时候双方都有一些防御的眼神。

  多摩给出的案例优劣各半。严格的来说筑波和多摩都不是我们现在普遍理解的中国特色小镇的规模,然而,产业人口疏解和新的确立这个命题是相同的。如何吸引和粘留人口这个挑战的相同的,预判引来的家庭类型,人口特质从而制定能够最大可能适应该人口画像所需的规划和建筑规模,生活服务方式的重要性也是相同的。

  美国人口普查局把至少有一个人口规模超过5万人的中心城市,或者若该区域总人口达到或超过10万,并且有5万人居住的区域定义为大都市统计区(msa)。统计数据显示,美国822个大都市统计区所在县的人口从1990-2000年增长了17.9%;而2320个非大都市统计区所在县的人口只增长了11.3%。更令人惊奇的是,15800个小城镇中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在减少。小镇经受的考验原来也这么严峻。吸引什么样的企业和人口来是一个问题,能把他们留在此地是另一个问题。

  美国的统计数据单元人数少,日本的密度高。但,人口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都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目前中国的特色小镇更实际中面临人口的新的聚散挑战,什么样的人口是能够被搬运,容易被搬运,搬运后能够产生效益的呢?

  这个问题有点难,要把社会学、经济学和设计来个对应关系。能把其中一方想明白就不错了,更别说把三方全想明白。所以,这一个问题耗费了最长的时间,也只是提出了一点点猜测,需要实践的、时间的检验。

  所以,to be continued。。。。

上一篇:文旅小镇概念火热 落地还需破解运营难题
下一篇:特色小镇所倡导的产业发展与过去倡导的乡镇企业有何异同?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