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云南省政府网站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再一次强调了特色小镇对于云南的意义:它不仅是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云南的重要抓手,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是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重要平台——这就是说,特色小镇的建设,最终目的都是改善云南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呼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说到“特色小镇”,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还是“景区”“旅游点”“商业化”。这不奇怪,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本来就有对接旅游业的考虑,而且旅游业是这类小镇开发的有力助推,是在较短时间内提升硬件软件、改变乡村面貌的有效激励。应该说,小镇特色与旅游业不仅不矛盾,反而是很好的搭配。只要特色够“特”,经得起市场检验,就是成功的。这也是此次公布的《指导意见》中专门强调的:“特色小镇”要突出特色,打造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特色,避免盲目模仿、千镇一面。
云南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既高度重视,也舍得支持。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每年都要评选出15个创建成效显著的小镇,每个给予1.5亿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今年,弥勒可邑小镇、大理喜洲古镇、红河元阳哈尼梯田小镇等15个小镇已经获得了奖补。专家对它们的创建效果给予肯定,专家的意见也与居民、游客等人的意见有相同之处:这些小镇展现了云南的特色,宜居宜业,生态优美,交通方便。
1.5亿元是一笔大钱,却不是一笔好拿的钱。上个月28日,一条新闻曾刷爆云南人的朋友圈:云南有6个特色小镇被淘汰出创建名单,每个小镇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也被收回。其中有触碰生态红线的,有尚未开工建设的,有没搞清“特色小镇”准确含义的。
这不禁令人想起“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既可以理解为市场经济环境下常见的“赢者通吃”“优胜劣汰”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但最终目的是同样的:让有限的资金能够进入到优质项目中,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和官员有机会做一番事业,使没想法、没胆略的地方和官员接受教训并反思总结,最终促成优质的特色小镇建成,带动扶贫攻坚工作,提高居民收入,改善云南乡村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
建设特色小镇,绝不像一户人家盖幢房子那么简单。小镇是居民聚居的地方,要有历史文化积淀、宜居生态环境、可供谋生的产业或资源,建设要有计划、规划,要适应新时代的诸多新业态,要能与外界连成一片。既包容创新,又坚持自己,维护好传统与新潮的平衡,同时又要跟上发展的节奏,这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惟有经受住这些时代的考验,特色小镇才可能在云南成功。
市场检验也好,时代考验也罢,终究还是归结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奋斗目标。云南特色小镇的前景光明,发展之路则需要不断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