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30个左右特色小(城)镇,其中建成15个左右产业集聚发展、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城镇功能完善的美丽特色小城镇,15个左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机制“活而新”的市级特色小镇。
《惠州市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日前出台。《方案》提出,特色小镇分为特色产业类、科技创新类、历史文化类(综合文旅类)等主要类型。特色小镇规划空间范围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据介绍,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其中,特色小镇是区别于行政区划单位和产业园区的非镇非区的创新创业载体。特色小城镇是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优势独特、产业相对集中、经济规模较大、建筑特征明显、历史文化保持相对完整的建制镇,分为专业特色镇和综合性小城镇等类型。
特色小城镇规划空间以行政区划为界,统筹地域、功能、特色三大要素,以镇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特大镇、镇区常住人口3万以上的专业特色镇为重点,对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按同等城市标准配置教育和医疗等公共资源,鼓励其探索县级管理职权与权限试点改革创新。
《方案》指出,惠州要努力实现全市特色小(城)镇3-5年内新增有效投资超过1000亿元、2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个创新创业团队和300名高端人才,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型升级的新力量。
如何打造
A 按“六廊相连”布局
《方案》提出,全市特色小(城)镇原则上按“六廊相连”规划进行布局,科创类特色小(城)镇布局要对应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一基地、双平台、多节点”的创新支撑格局;产业类特色小(城)镇应布局在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条件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历史文化类特色小(城)镇主要依据历史、人文、自然资源条件等合理布局。
“六廊相连”规划主要围绕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分别是绿色化廊道、现代廊道和山水廊道。
绿色化廊道包括龙门-惠东大绿色产业廊道和龙门-惠城区现代康养产业廊道,现代廊道包括博罗-仲恺高新区创新产业廊道和中心城区、惠阳-大亚湾高端装备产业廊道,山水廊道包括惠东-惠阳红色旅游产业廊道和环大亚湾滨海产业廊道。
B 引进龙头和优势企业
特色小(城)镇要大力引进国内外产业龙头企业和实力雄厚的优势企业,依托科技创新与生产制造的特色小(城)镇至少引进1个总投资达5亿元以上项目,依托文化创意与现代服务的特色小(城)镇至少引进1个总投资达3亿元以上项目,集聚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C 吸引创新创业团队
要积极吸引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每个科创类特色小镇聚集不少于30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创新创业团队和50名高端人才,每个特色产业类特色小镇和工业类特色小城镇聚集不少于20家高新技术企业、1-2个创新创业团队和20名高端人才,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科技进步。
D 鼓励多种方式推进建设
惠州还将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市民等多方参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机制。大力推广PPP方式,鼓励采用BOT、ROT、TOT、BOO等方式,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推进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