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发凸显,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这为韶关大力发展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仁化县委、县政府抓住机会,不断探索如何将“旅游”价值最大化,助推该县全域旅游新发展。
稳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
仁化县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不仅坐拥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这样的国家级、世界级旅游品牌,还拥有着距今900多年历史的恩村古村、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云龙寺塔等一批古村落、古建筑。
早在年初,仁化县委、县政府就紧紧围绕旅游经济强县的工作思路,强调全县上下要用“全域旅游”的思维统筹各项工作,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通过不断提升丹霞山核心竞争力,发挥丹霞山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动仁化全域旅游发展,抓好旅游产业顶层设计,打造“全国、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广东省休闲旅游慢城”。
如今,一座全域旅游的小城正在快速崛起。去年,该县接待游客8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16.8%,而仅在今年春节期间,该县接待游客30.9万人次。以休闲商旅为主的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打造城口红色小镇和丹霞旅游特色小镇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特色镇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通过培育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仁化县一直以来就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旅结合的重要突破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是该县最早开发利用的古村落,去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并成功举办了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赛、穿越红色石塘等活动,成为该县全域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在石塘古村示范效应下,各镇(街)积极做好古村落保护开发,黄坑镇南庄村、扶溪镇古夏村、周田镇风度村和大围村入选广东省古村落名录,扶溪镇古夏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不仅如此,仁化县按照省级新农村建设标准,建成了一批旅游新村。在大桥镇长坝——丹霞山公路沿线,初步形成了以体验乡村生活情趣为主的“农家游”、以休闲农庄为主体的“度假游”、以采摘体验为主的“果园风景游”等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综合带。
如今,仁化县正在创建城口红色小镇以及申报创建丹霞旅游特色小镇,旨在通过小镇的人文文化、独特风光吸引更多游客。例如丹霞旅游特色小镇,以黄屋片区为主体,包含丹霞瑶塘服务区(含断石服务点)、丹霞北门节点、丹霞水上入口广场、丹霞小镇旅游主题城区,形成一个整体,创造出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主题。该小镇定位于旅游服务基地,将依托良好丹霞生态景观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国内特色小镇标准化示范区,规划小镇面积约5平方公里,人口在5万人以下,推动旅游与丹霞文化元素、生态农业和风景资源的融合,并秉持“心灵休闲驿站,一品丹霞小镇”的开发主题,力争打造成为旅游者获得美好体验的心灵休闲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