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国家层面提出加快构建特色小镇以来,特色小镇成为当下各地建设发展的热点。前不久,安徽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1年,培育和规划建设8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小镇样板,形成示范效应。 ”
作为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促进创新创业的有效平台,特色小镇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自不待言。然而,一些地方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趋同化发展、破坏性建设等问题,甚至出现不顾实际、一哄而上的现象,导致特色小镇建设“跑偏”。
根据各地的探索经验,特色小镇是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发展平台。其中,产业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必须立足当地主导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突出“转型”和“创新”,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特色产业,不搞“大而全”,注重“特而强”,培育各个领域、行业的“单打冠军”,避免“千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
特色小镇不一定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这就要求小镇建设在规模上避免“大而广”,追求“精而美”;在功能上注重功能叠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等功能,克服“散而弱”,强调“聚而合”,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之类的大拼盘,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
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汇聚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等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一镇一风格”的区域特色文化。同时,坚持生态优先,围绕小镇的生产、体验和服务实行“嵌入式开发”,赋予小镇休闲旅游、工业旅游、体验旅游、研学旅游、健康旅游等多元化旅游功能,让独特的自然风光之美、错落的空间结构之美、多元的功能融合之美、多彩的历史人文之美有机统一。
为防止特色小镇建设“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配套衔接,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