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重点锚点领域
无论是从国际政治形势、未来产业变革演进的方向来看,还是就中国自身经济的处境而言,“十五五”期间,我国产业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将有增无减。
当初即便晚起20年,日韩产业经济的“逆袭之路”都有自己的产业抓手:日本锁定在汽车、电子电器工业、新材料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韩国锁定在存储芯片、造船、屏幕等。如今二者又因产业经济的抓手动力不足而步伐滞缓。
基于我国产业经济身处的大变局以及日韩的前车之鉴,“十五五”期间我国产业经济的锚点可能将聚焦于至少下列四大领域:
一,新能源与新储能。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中国已表现出弯道超车之势,但在供应链上部分车企却依然遵循着传统制造业“墨守成规”的状态。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路途中仍有很多需要破除弊病之处。
在新能源储能端,无论是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新型储能还是辅助服务市场等,目前商业模式不清晰,盈利比较困难。
不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已经提到,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二,贸易、服务业的高端化转型。
从其他国家的发展轨迹看,当初美国、德国都是转移中低端产业、腾挪资源空间发展高端产业。如今我国受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影响叠加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一边是低端产业向外迁移,另一边却是国内中高端产业尚未补齐,中间产业衔接出现断档。要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实现消费转型升级等,“十五五”期间将继续推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等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AI、先进制造等创新体系的建构。
过去十多年来,苹果链、电动车产业链、家电产业链的成熟,催生了一大批标准化、规模化的零部件公司。如今我国机器人产业链完整框架已初具雏形。比如三花、拓普、双环、恒立、汇川、绿的等,有机会更快切入类似人形机器人等的AI供应链中。
四,生物经济与医药。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做大做强生物经济。而且,从生物经济的具体内涵上看,特别是在应对和解决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严重、食品短缺及安全问题、老龄化、少子化及重大疾病防治等问题上,发展“生物经济与医药产业”已成时下最优解。
完整布局,构建生态
进一步而言,产业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布局。
横向上,我国正遭遇美欧日等国家的技术封锁、产业链脱钩和供应链阻断;纵向上,又面临低端往高端、高速度往高质量的产业迭代,因此,有必要提前布局好产业链、供应链,做好长期博弈的准备。
一来,围绕我国重点领域产业链,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培育本土“链主”企业,成为产业链价值枢纽;形成产业链条之间的“组团打拼”,围绕重点产业“强链”。
二则,为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迫切需要在中西部符合条件的地区和城市建立关键产业链备份制造中心或基地,使关键和重大生产力布局适度分散、合理分布。
此外,针对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强化前沿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融合研究,将应用研发的重点嵌入位置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转向高端环节。
当然,产业链、供应链基本布局中的核心则在于生态体系的搭建。Gartner有这样一个预测,生态系统将成为主导的竞争实体。到2026年,超过50%的大型组织将作为协作数字生态系统而不是分散的公司展开竞争共享投入、资产和创新。到2025年,25%的供应链决策将在智能边缘生态系统中做出。
换言之,中国将以未来引领今天的视角,在“国家顶层设计+地方弹性布局+企业谋篇布局”的叠加协同下,构建产业生态系统。
对内,未来产业触角将随意延伸,形成立体空间内的多维结构。在这个结构里,产业将以“模块”为基础,依据动态的市场需求灵活“拼搭”创造不同的功能,既在内部领域内形成自我产业生态;又向外延伸,相互裂变,参与自我半径以外的外部领域,形成新的产业生态,最终呈现出既“分”又“合”的复式产业生态。
如西门子、GE、华为、腾讯、阿里等,都是从一个产品或服务做到领先地位,然后不断延伸,成为一个产业或产业生态的领袖,然后又不断裂变,形成独立模块。
对外,凭借自身强大的磁场,自我建构更为稳定、更有韧性的新的“朋友圈”。比如,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将是我国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所在,我国有必要加快在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为中国产业安全创造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