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杨岭在发布《“十五五”低空经济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时表示,展望“十五五”,“低空要素化、要素场景化、场景经济化”逐渐形成闭环,低空产业中高速发展,低空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监管体系等逐步清晰,安全与发展统筹推进,新动能特征显现。

重点领域:由制造主驱动,转向“两业融合”多领域并进的发展格局
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加速构建,低空智联网、低空气象基础设施设备、低空安防设施设备等新内涵不断扩展,新型航空器研制、适航及检测检验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十五五”期间,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产品加速迭代,低空智联网、低空安防设备持续创新,支撑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更加丰富,低空飞行器制造业与低空运营服务业加速融合,低空基础设施与保障服务体系稳步建立。
低空装备谱系日趋丰富,动力系统多元化发展,“十五五”时期低空装备进一步向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轻小型/大中型无人机、eVTOL、中短距起降和飞艇等各类研制机型不断涌现,纯电驱动成为短途运输机型的主流技术方向,活塞等燃油发动机仍是当下应急、远距物流运输机型的主流动力选择,混合动力系统也成为电动化转型未来重要路线选择之一。“十五五”时期,低空装备产品力成为拉开竞争差距的关键,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低空装备产品在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方向持续迭代。
低空新场景探索构建,应用提速信号尚未显现,“十五五”时期低空运营服务仍需各方紧密协作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各地以场景为抓手,整合要素探索低空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1—8月应用场景采购活动中41.8%来自于行业应用,27.9%来自于城市应用,低空游览场景受到各地普遍重视,公共服务领域采购需求尚未明显提速,航空研学和融资租赁等衍生业态日趋活跃。无人机及载荷研制单位从实践中衍生出多样专业化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应用,“两业融合”态势初显。“十五五”时期,随着各方协作持续深入,技术装备日益成熟,短途运输、行业应用、公共服务和应急救援等场景将逐步融入生产生活。
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加速探索,技术标准亟待跟进,“十五五”时期由低空智联网技术和标准检测体系将稳步推进。随着低空飞行活动日益增加,对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和监管服务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通信、导航、监视一体的新型监管和服务模式正在加速探索。各类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快速发展,产品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周期较传统通用航空装备明显提速,对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十五五”时期,随着低空智联网技术体系的逐渐成熟,工业标准、适航要求等管理体系稳步建设,低空基础设施与飞行保障体系将逐步完善。
企业:产品服务创新并进,专业分工决胜蓝海市场
截至2024年9月,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超5万家,其中上市企业1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1家、高新技术企业3991家。“十五五”时期,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梯队将逐步完善,新参与者持续涌入,新增注册量将持续增长。但也面临市场成长空间不及预期和竞争环境恶化的风险,未来企业应聚焦蓝海市场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
无人机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十五五”时期应用创新能力将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且多数无人机企业集聚于广东、四川等地区,行业应用、应急救援等领域无人机研制企业梯队初步形成。“十五五”时期,中国多数无人机企业重点关注相关产品在多场景应用下的任务执行能力,预计研制端市场集中度将显著提速,逐步形成面向不同细分市场的专业化产品及分工,但需警惕低门槛应用市场价格内卷,市场环境恶化。
eVTOL初步形成多极竞争格局,“十五五”时期有多款机型投入市场产品将在应用中充分竞争。中国eVTOL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多数企业处于研发试验阶段,企业普遍预测2026—2027年将逐步完成适航审定工作。“十五五”时期,产品适航取证将助力企业把握先发优势,产品实战能力将体现长期竞争潜力,客、货运等不同市场将逐步形成多极竞争格局。
行业应用企业专业分工加速形成,“十五五”时期产品的差异化专业能力成为重点。现阶段在各类行业应用中,农林植保和电力及工程等各类巡检的应用市场占比较大,同时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多数低空经济运营企业聚焦上述应用领域,通过深耕细作来保持市场份额。“十五五”时期,企业将基于特定行业应用场景,以飞行作业作为融入客户业务的切入点,整合碎片化场景需求,建立适配的商业模式,持续迭代差异化产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