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是 " 十四五 " 规划深入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 " 十五五 " 规划前期工作的启动之年。
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要发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导向作用,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和任务分解,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 " 十五五 " 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
在 " 十五五 " 规划的背景下,国资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其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资国企产业新布局看什么?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
新时代下,经济发展对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仅强调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更强调生态构建和产业协同。
今年 6 月,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资本运营与收益管理局局长王海琳在会上表示,将指导中央企业用足用好现行相关政策,利用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其中,硬科技通常指代高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高价值产出的行业(以下简称 " 三高 "),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等。这些领域往往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人工智能为例,受益于算法、数据和算力三方的共同发展,人工智能应用逐渐成熟,据测算,2024 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 6000 亿元,预计 2029 年将突破万亿大关。目前已经培育了 421 家国家级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4500 家。
其中,AI 大模型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技术成果,正在为产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2024 年前瞻中国 AI 大模型场景应用趋势蓝皮书》,从 AI 大模型行业应用的实现路径、商业模式、应用需求概述、大模型应用竞争格局以及投融资分析等八大路径深度剖析了 AI 大模型行业应用的现状与趋势。
事实上,伴随多家科技厂商推出的 AI 大模型落地商用,各类通用、垂类大模型已在多个领域逐步开始商业化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果。截至 2023 年,金融、政府、影视游戏和教育领域是大模型渗透率最高的四大行业,渗透率均超过 50%。
可以预见,上述 " 三高 " 产业将成为 " 十五五 " 规划的重点,我们认为,抢先布局 " 三高 " 产业,就是把握新机遇,就是在新形势下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二、国资国企如何选对细分赛道?
面对这样的新趋势,国资国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密切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便及时调整战略,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回顾过往,在 " 十四五 " 期间,虽然国资国企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痛点。
以往而言,不少企业选择赛道之时,往往会陷入 " 定势思维 ",战略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对产业认识不足,对行业发展趋势把握不准,往往只重视赛道规模效应和成长前景,忽视产业规律和自身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尤其在制定企业战略时缺少重大创新,未能通过市场洞察进行业务模式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这并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对于国资国企而言,选择一个适合企业且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赛道,意义重大。这就要求,他们需要懂技术、懂转化、懂市场,做好技术洞察,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自身资源优势,寻找到合适的赛道进行布局和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路径。
那么,面对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国资国企如何选择适合的赛道去发展?
我们认为,国资国企想要选对赛道、选好赛道,需要借助专业智库的知识与资源,来进行技术洞察与趋势把握、制定科学决策与战略规划以及加强风险管理与持续监测,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关键在于规划与企业战略目标、资源禀赋、现有业务相匹配的产业发展体系,挖掘产业机遇,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具体来说:
1、研判市场进入的可行性
要通过深入的行业研究和调研去了解市场规模、市场增长潜力、国产替代机会、产业链价值占比、竞争格局,去判断市场可行性,值不值得进入?难不难进入?同时也要进一步判断技术可行性(技术转化潜力、技术先进性、技术可替代性、绿色低碳程度等)和财务可行性(商业模式、研发生产周期、产出回报周期等),进而准确把握市场机会和挑战,为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
2、评估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匹配度
立足于自身拥有的内部资源能力,结合企业可触达的外部资源能力,去把握适合自身条件的外部市场机会,并考虑企业的长期特质和潜力来做出最终选择。
综上所述,国资国企在产业细分赛道的筛选和进入策略上应紧跟国家战略导向、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研判技术发展趋势并评估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强化资源整合、注重风险管理、推动创新发展和优化人才配置等策略以确保成功进入并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