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国家电影局官网刊发了《“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全文。文件披露了“十四五”期间,国家电影局对于人民院线、艺术院线等特色院线发展的规划内容。
在“深化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部分,《发展规划》提出:支持院线公司并购重组,推动资产联结型院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对不符合现行准入条件的院线实行退出,显著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开展分线发行、多轮次发行、区域发行、分众发行等创新业务,促进人民院线、艺术院线等特色院线发展。继续大力扶持乡镇影院建设和运营。推动影院发展升级,支持电影院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进行改造,提升观影体验和服务质量,提高影院上座率、单银幕票房收入和综合经营收入。
其中,《发展规划》明确人民院线“由全国各地城市影院(每家确定一个厅)组建而成,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城市,为国产主旋律影片拓展放映空间,重点对具有较强思想性和较高艺术水准的主旋律影片给予排片支持”。
而艺术院线则“由条件较好的城市多厅影院(每家确定一个厅)合作成立,主要放映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中外影片”。
而加快乡镇影院建设则是指“重点扶持人口较为密集,对周边具有辐射影响,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所建影院放映厅应达到2个以上,座位数合计不少于100个,安装使用2K以上数字放映设备,且加入城市电影院线”。
早在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前,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就曾发文,要求拟在现有城市院线中组建“人民院线”。
据中国电影网当时报道,2018年1月30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关于申报人民院线影厅的通知》称,在全国5万余个影厅中,选出5000个作为“人民院线”签约影厅,优先从有实力的院线、影院管理公司的直营影院或者无违规行为的影院中选择,以多厅影院为宜,而且影厅座位数原则上不低于100座。对于各省市区的影厅数,则按照全国占比进行选择。
同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启动,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管理职责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不再保留。同时,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对外加挂国家电影局牌子。
2018年12月13日,国家电影局在电影电子政务平台网站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文件中再次对“人民院线”的发展提出要求。
在上述通知中的“加快特色院线发展”方面,国家电影局提出加快发展“人民院线”,为国产优秀主旋律影片提供更大放映空间,对加入“人民院线”并开展相关放映业务的影院,按有关规定予以资助。
另外,《规划》指出,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中国电影实现高质量发展,电影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美学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以国产影片为主导的电影市场规模全球领先,电影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培养造就一批世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规划》指出聚焦建成电影强国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电影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电影创作生产更加繁荣。在电影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质量显著提升。重点影片创作任务如期完成,多类型多题材多样化创作格局不断完善,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广大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
市场和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结构分布更加合理。电影产业链条延伸拓展,电影消费模式创新升级, 电影综合收入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