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2025年 |
2035年
(远景目标)
|
指标性质 |
|
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2025年30以上 |
40以上 |
预期性 |
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个) |
4月5日 |
8月10日 |
预期性 |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3左右(力争15左右) |
合理区间 |
预期性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
30000 |
持续增长 |
预期性 |
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个) |
500 |
持续增长 |
预期性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2025年 |
2035年
(远景目标)
|
指标性质 |
创新发展 |
规模以上高精尖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占收入比重(%) |
8.5 |
10 |
预期性 |
每亿元工业产值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亿元) |
10 |
12 |
预期性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每万人有效发展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
1300 |
持续增长 |
预期性 |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家) |
300 |
持续增长 |
预期性 |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个) |
5 |
持续增长 |
预期性 |
提质增效 |
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70 |
100以上 |
预期性 |
市级以上开发区地均产值(亿元/公顷) |
2.3 |
3.5 |
预期性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30 |
40 |
预期性 |
绿色发展 |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
5(较2020年) |
10(较2020年) |
约束性 |
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下降率( %) |
5(较2020年) |
10(较2020年) |
约束性 |
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率(%) |
达到国家要求 |
达到国家要求 |
约束性 |
万元工业增加值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降低率(%) |
达到国家要求 |
达到国家要求 |
约束性 |
融合发展 |
世界级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数量(家) |
10 |
20 |
预期性 |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个) |
1- -2 |
—— |
预期性 |
重点行业典型企业的关键工序装备数控化率(%) |
85 |
95 |
预期性 |
开放发展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货物出口总额比重(%) |
25 |
30 |
预期性 |
高精尖领域新设立规模以上外资企业数量(个) |
100 |
200 |
预期性 |
具有显示度的国际合作产业园数量(个) |
2 |
持续增长 |
预期性 |
区域协同 |
关键产品零部件本地区配套化水平 |
持续提升 |
持续提升 |
预期性 |
支持龙头企业在京津冀布局产业协同发展示范集群数量(个) |
3 |
10个以上 |
预期性 |
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4到5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左右、力争1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3万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500个。
“十四五”时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市经信局方面表示,在全球创新版图重构以及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北京高精尖产业要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巩固产业调整转型的良好势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切实肩负起国家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已经有一定基础。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988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4%,较2018年提高2.3个百分点;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人工智能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经过前期的创新积累和产业孵育,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进入了创新自主化的攻坚期、产业集群化的发力期和数字智能化的迸发期。”市经信局方面表示。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推动产业“换核、强芯、赋智、融合”,加快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链条优化升级、智能绿色全面覆盖、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区域发展开放联动“五个突破”,推进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三大变革”,实现高精尖产业质量、能量、体量“三量提升”,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
规划按2025年和2035年设定了目标。其中,2025年主要目标: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的新名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产化配套比重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发展更加显著,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迈向更高层次。
2035年远景目标: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基本实现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首都特点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更加成熟,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保持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先进制造能力,广泛形成智能、绿色生产方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
记者梳理发现主要指标发现,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4到5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左右、力争1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3万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500个;
到203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4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8到10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合理区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