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四五规划专题 > 相关动态

“十四五”,云南、贵州如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03-24  点击: 1513次
  重庆“十四五”规划也很重视与关中平原、北部湾、滇中、兰州—西宁等城市群联动、协作,将其视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途径。

  连日以来,各省份“十四五”规划开始陆续对外公布。笔者注意到,云南、贵州、陕西等地的“十四五”规划,都涉及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系的相关内容。

  上述省份这番表态无疑是多赢的结果。对成渝地区来说,通过促进与西部其它省区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其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新动能、壮大新势能,建设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从而在西部地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事实上,重庆“十四五”规划也很重视与关中平原、北部湾、滇中、兰州—西宁等城市群联动、协作,将其视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途径。

  对西部省区来说,通过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系,有利于将其资源、区位等优势转化为贸易和产业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如果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的话,那么西部省区对接成渝地区,有利于务实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开放带动开发,强化西部地区“战略压舱石”的作用。

  一、滇东北成为云南融入成渝地区链接点
  【云南原文】充分发挥滇东北地处滇川黔交界、长江经济带上游、陆海新通道和紧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通通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省际通道为重点,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关键,打造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链接点。

  【点评】滇东北地区包括云南省曲靖市和昭通市全部地区及昆明市寻甸县和东川区,素有“滇黔钥匙”之称。早在2011年出台的《滇东北城镇群规划》就将滇东北定位是云南连接成渝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通道,滇、川、黔跨省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滇东北这一目标定位,一度没有得到三方的重视。直到近年来,随着重庆等西部省份联合打通了面向东盟的陆海新通道,再加上云南又被中央定位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辐射中心,这就使得滇东北的区位优势被重新发现。而这将助推滇东北成为云南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链接点。

  去年7月,重庆市交通局与泸州市签署的协议,双方将推动重庆经泸州至昭通铁路(沿江铁路)建设,形成西部地区西向经缅甸皎漂港出海的国际贸易新通道。而这条通道刚好会经过滇东北。据悉,重庆经泸州至昭通铁路将连接昭通-攀枝花-大理铁路,以及大理-瑞丽和大理-临沧铁路。目前昭通-攀枝花-大理铁路已分别云南“十四五”规划和四川“十四五”规划,而大理至临沧铁路于去年12月29日投入运营,大瑞铁路有望明年建成。除此之外,重庆还可以依托成渝铁路、内昆铁路,在昆明连接泛亚铁路,最终推动形成重庆参与构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格局。

  无独有偶,3月22日公布的成都“十四五规划”提到,协同攀西经济区争取畅通成都经攀西通往滇中,衔接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的铁路货运大通道。从地图上看,这两条通道也会经过滇东北。在这个意义上,云南依托滇东北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当务之急就是与川渝一道共同打通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海贸易通道。比如上文提到的昭通-攀枝花-大理铁路,就需要在川渝滇三方共同努力下争取尽快纳入国家规划。由此,云南将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辐射中心,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将借助于此巩固其联结内外“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地位。

  随着面向东南亚南亚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推进,川渝两地有望联合孟中印缅、中国—中南半岛等经济走廊的沿线国家,在滇东北设立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开展能源、新建材、化工、轻工、矿产资源、钢铁、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促进通道经济及枢纽经济在此落地生根,进而拓展成渝地区与云南的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形式。此外,滇东北与四川攀西经济区都在围绕着阳光康养,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因此两地还可以共同推动旅游黄金路线,建设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展开深入的合作。

  二、贵州全方位融入成渝地区
  【贵州原文】加大渝黔两地在基础设施、大数据、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金融、物流等领域合作力度。建立电力等重大能源合作事宜定期沟通协商机制。推进渝东南至铜仁省际互联互通输气管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共建南川至道真输气管道项目。推动“黔煤入渝”,支持重庆煤炭科技企业参与毕水兴等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强页岩气勘探、开采、利用等领域合作,建设渝黔页岩气智能化开发基地。建设黔北渝南沿边生态旅游度假带,健全贵安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合作机制,加快桐梓(重庆)工业园建设。加强与四川在农业、制造业、大数据、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协同合作。

  【评论】毗邻川渝两省的贵州,受益于重庆的辐射和溢出,因此高度重视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比如,今年1月22日,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对外表示,“十四五”时期,该地区将分别从产业互通、城乡联建、开放合作、民生共进等方面,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成黔渝合作“桥头堡”。今年全国两会上,住黔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中,就包括支持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议。而这一点,也体现在贵州“十四五”规划中。事实上,成渝地区也很重视深化与贵州的合作。四川“十四五”规划提到,深化与北部湾经济区、渝滇黔协作,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一是产业合作迈入新阶段。渝黔两地产业由来已久。以毗邻重庆的遵义为例。自2011年《深化渝遵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以来,两地之间的合作互动频繁。遵义市湘江工业园区“重庆·遵义”IT产业园,是遵义为承接重庆IT产业而规划建设的现代产业园;遵义桐梓(重庆)工业园承接重庆的IT产业、汽摩零部件和整车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合作开发的钛深加工项目,截至目前落户企业53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其中70%的企业都来自重庆、80%的工业产品都围绕重庆配套。此外,据中国发展网报道,桐梓县有近一半的煤矿都是重庆籍客商开办,其产值和税收均占全县煤矿总产值和总税收的三分之二以上;全县近70%的旅游项目投资、90%以上的旅游地产业主、70%以上的游客和60%的旅游收入来自重庆。

  今年桐梓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深入实施‘双千’工程,引进重庆装备制造相关产业,全方位承接成渝地区工业配套项目,打造成渝能源材料供给基地和配套产业承载基地等。

  近年来,随着贵州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成为中国首个“国际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而重庆通也过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使其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这为两地的产业合作注入了新的内容。根据2018年4月公布的《重庆市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渝黔两地将在大数据、大健康、高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进行产业合作。而2019年4月印发的《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到,推动两地大数据产业联动发展。

  与此同时,近年来,四川与贵州立足自身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合作也成为一大亮点。比如,两地共同打造以赤水河流域为核心的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联合打造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强化中医药全产业链交流合作等。此外,川黔两地还围绕着共同推动大数据发展做文章。

  二是加大渝黔能源合作力度。2016年以来,重庆市关闭小煤矿力度空前,造成电煤对外依存度陡升,电力电煤保障出现“两缺”“两大”的巨大困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困境,近年来重庆在加强与陕西、新疆等能源大省合作的同时,还与近邻贵州展开了能源合作。《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还专门拿出一小节来阐述渝黔能源合作,足见两地对能源合作的重视。《方案》提出,推动黔煤入渝、共同开发水电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打造页岩气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建设渝黔页岩气智能化开发基地等。

  三是健全重庆两江新区与贵安新区合作机制。根据《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渝黔将按照“极点、沿线、沿边”的思路确定先行示范区范围。其中,极点,即以重庆市两江新区、贵州省贵安新区为依托,发挥两大国家级新区的引领作用,形成带动渝黔合作的制高点和牵引点。据悉,两大国家级新区围绕着产业、内陆开放、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四个方面进行合作。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期间,两江新区与贵安新区将健全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多方面深层次合作,助推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中机院立足于产业规划10余年,总结“十三五”成果与问题,认清新时代发展特征,深入领会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有关指导政策的基础,结合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细致研究,编制出专业、严谨,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课题研究,现面向全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服务。600+专家团队,200+相关五年规划案例。如:

泰州医药高新区发改委“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共8个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十四五”规划前期13个重点研究课题
西藏昌都新区就“十四五”规划
梅州市开展“十四五”营商环境课题研究调研
南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安宁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安宁市“十四五”推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激发民营企业市场活力的对策研究
安宁市“十四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思路对策研究
安宁市“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
安宁市“十四五”期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路径和举措研究
安宁市“十四五”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
......................................................................

上一篇:国家“十四五”规划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下一篇:全国各地航空航天产业“十四五”规划思路汇总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