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四五规划专题 > 相关动态

浙江11地市“十四五”规划重点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02-03  点击: 1181次
  《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是浙江各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纲领性文件,浙江未来五年的区域发展版图就蕴藏在其中,与浙江未来各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由于各地《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文字较长,我们节选部分内容,划标重点进行解析。

  2020年年底开始浙江各市开始陆续公布其《建议稿》。目前,浙江各市都已全文公布了各自的。

  《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是浙江各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纲领性文件,浙江未来五年的区域发展版图就蕴藏在其中,与浙江未来各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由于各地《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文字较长,我们节选部分内容,划标重点进行解析。

  杭州

  构建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

  《建议》提出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持续推进拥江发展,更高质量统筹空间要素,加强城市设计和规划衔接,提升城市风貌和美学品位,着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根据《建议》,杭州将按照“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原则,加快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

  “一核”即城市核心区,“九星”即九个“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双网融合”指打造天地一体、人机交互、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万物智联网和都市可达、全市快联、多心加密、组团互通的综合交通网。“三江绿楔”即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为轴线,串联山水资源、加快生态修复,利用自然水系、山体、绿地等,在多中心、多组团、多节点之间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和生态安全屏障。

  《建议》指出,要大力推进郊区新城建设,加快城市优质资源向郊区新城拓展,引导城市核心区过度密集区块人口向郊区新城疏散、城市新流入人口向郊区新城集聚,有效遏制城市单体规模无序蔓延,形成“众星拱月”的组团式发展形态。

  同时,推动“东整、西优、南启、北建、中塑”迭代升级,精心打造杭州云城、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钱江新城二期、钱江世纪城、会展新城、大城北等城市重点功能区块。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先导作用,大力推进TOD开发(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引导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廊道和枢纽节点集聚。


  宁波

  冲顶“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

  提出将构筑开放互通、一体高效、绿色智能的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发展格局,建成充分展示“硬核”力量的世界一流强港;全面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

  根据《建议》,宁波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围绕“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目标,加快穿山、梅山、大榭等深水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航服务智能化水平,全面增强宁波舟山港“硬核”力量,推动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支持宁波舟山港与“”沿线港口、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地区合作,提升多式联运服务,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推动江海直达运输,参与打通中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开拓沿海捎带业务,加快打造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链接全世界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同时,大力引进世界级航运集团、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发展壮大航运金融、指数经济、船舶租赁、保税油供应等港航服务业,推进港口货物集聚区和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打造国际航运服务高地。加快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构建铁矿石、液体化工、有色金属等全国性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群,建设国家重要战略资源配置中心、大宗商品定价交易中心。


  温州

  大力度推进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

  “十四五”时期,浙江省温州市将大力度推进撤县(市)设区区划调整。

  《建议》指出,温州“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是:以加快建设“五城五高地”为重要支撑,全力“做强第三极、建好南大门”,奋力“续写创新史、争创先行市”。

  具体目标包括“中心城市快速崛起。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提质推进,温州大都市区框架进一步拉开,行政区划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心城区首位度和集聚辐射力大幅增强,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温州在全省四大都市区中地位进一步提升,现代化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形象进一步凸显”等。

  在推动中心城区全面崛起方面,《建议》提到,“深入实施大都市区主中心一体化战略,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大力度推进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探索跨行政区新型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绍兴

  重返全国城市“30强”并不断争先进位

  “十四五”时期,浙江省绍兴市将确保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并不断争先进位。

  关于“十四五”时期绍兴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指出,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四个率先”,确保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并不断争先进位,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绍兴风景硬核成果。

  2019年末,绍兴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7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位列浙江省第四。上述《建议》提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6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11万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至全国第31位。”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纺织、机械、食品等传统工业推陈出新,还努力发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工业,一路艰难跋涉,一路攻坚克难。

  1999年,绍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05亿元,步入全国大中城市30强之列。2003年,绍兴又更进一步,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29位,列全国同类地级城市第9位。然而,“绍兴经济实力倍增,城乡面貌大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随着的提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绍兴市也出现了‘登高者先缺氧’的症状:成长烦恼不断,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不优。结果就是:绍兴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排行榜上不进则退,甚至跌出了‘30强’行列。”


  嘉兴

  力争跻身“万亿俱乐部”

  嘉兴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将冲刺万亿GDP当作自己的目标,力争“十四五”末踏入“万亿俱乐部”的行列。

  《建议》指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以上。”

  “”期间嘉兴的经济水平逐步站上新台阶。2019年,嘉兴以200多亿的优势超过台州站上浙江经济排行榜的第五名,与第四名绍兴之间相差410亿元左右。

  嘉兴的发展也与长三角一体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嘉兴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指出,“中央赋予长三角区域‘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三大新使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是嘉兴最重要的发展背景和最强有力的战略支撑。‘十四五’时期,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放带动发展战略、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数字赋能战略和制造强市战略,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所谓“万亿俱乐部”,指的是中国大陆全年GDP达到或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2019年,全国共有17座城市位列“万亿俱乐部”,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天津、南京、宁波、无锡、青岛、郑州、长沙、佛山。


  金华

  建成“四高”水平城市,实现“浙中崛起”

  金华将全面建成高层次、高能级组团城市、高效能政务服务、高品质美好生活,实现“浙中崛起”, 基本建成现代化都市区,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成为浙江建成“重要窗口”的重要板块。

  在都市区建设方面,《建议》提到深度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更加完善;金义新区建设全面推进,核心区首位度和综合能级显著提升,金义都市区的经济势能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4%左右,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全域同城化格局基本形成。

  科创平台方面,《建议》指出金华加快打造浙中科创大走廊,发挥金华科技城、义乌双江湖科教园区等主核平台引领作用,集成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构筑支撑产业创新、驱动都市区未来发展的创新策源地。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推行“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飞地合作模式,在沪杭等地建立科创飞地、人才社区,建好用好金华(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


  丽水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丽水坚定不移走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道路,围绕打造“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注魂赋能立根,全面厉行“丽水之干”不动摇,全面贯彻“八个坚持”基本要求,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加快跨越式发展,系统构建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全面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促进全市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推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美好生活,奋力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建议》指出,未来丽水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全面建成,高质量绿色发展取得决定性成果,成为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两方面成果和经验的重要窗口,成为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全国标杆,基本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


  台州

  建设工业4.0标杆城市

  台州将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明确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稳步提高,在全省“重要窗口”建设中全面凸显台州显示度、辨识度、贡献度。

  其中《建议》指出台州将建设工业4.0标杆城市。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台州特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之都”;全面推进数字化、集群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方位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数字与制造融合最紧密、产业数字化生态最优的地区之一。

  以建设世界级制造基地和突破万亿级工业体量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4.0行动计划,以变革思维、国际标准,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推动台州制造向台州智造跃升。


  衢州

  确立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地位

  衢州将确立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地位,建成更高水平的“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成为浙江第五大都市区、泛都市圈,成为浙江经济向中西部临省拓展的桥头堡,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

  《建议》指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公铁空水多式联运枢纽港基本建成,“聚浙西、通四省、联全国”的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初步形成,目的地和集散地功能更加完备,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竞争力持续提升,市区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左右,市域城镇化率达到70%。

  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建议》提到努力打造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投资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明显提高。将成为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四省边际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高地、全国新材料产业集聚高地。


  舟山

  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舟山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全面建成创新舟山、开放舟山、品质舟山、幸福舟山和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

  《建议》指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市GDP、人均GDP分别达到2500亿元、20万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世界级油气初具规模,石化产业基地成型,航空、临港装备、海洋生物、港航物流、海岛旅游等海洋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在创新方面,《建议》提到舟山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供给质量,推进建设长三角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推进全市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积极谋划滨海科创大走廊,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湖州

  高水平建设绿色智造城市

  高质量赶超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高品质建成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

  《建议》指出,湖州高水平建设绿色智造城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基本建立,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创新驱动作用更加明显。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 1 个百分点,到二○二五年力争达到 500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8%,科技创新领域重要指标实现“六倍增六提升”。

  城市区域定位方面,《建议》提到内畅外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接沪融杭、联通苏皖、辐射内陆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成为长三角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枢纽和上海大都市圈的西翼门户。

  作为浙江的城市铁三角,杭甬温十四五规划中各自确定的2025年经济目标分别是“突破2.3万亿元”、“达到1.7万亿元”、“迈上万亿级”。按照这个目标,杭州跟宁波的GDP差距将从2019年时的3400亿,扩大到6000多亿,约等于宁波与温州的GDP之差。也就是说,杭甬温三城之间的关系,在经历了从铁三角到双拖一的嬗变后,将朝着GDP数值等差数列的方向进一步拉开彼此间差距。

  与此同时,温绍嘉三市的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后两者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分别为“达到8500亿元左右”和“达到9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根据这个目标,到2025年时,嘉兴的GDP大概率会超过绍兴,跻身全省第四。

  浙江每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各有不同,但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却呈现出两个共同点:一是重视制造业。除了宁波明确定位“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先进制造业集群之城和国际智能制造新高地,基本建成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外,温州、嘉兴也分别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杭州,也表示要“深入实施新制造业计划”。

  另一个共同点是强调数字化。其中,杭州的目标是“数字变革走在前列,率先建成‘整体智治示范区’和数字变革策源地”,温州则要“打造数字经济升级版”,嘉兴也将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将实施数字赋能战略。同时,制造业与数字化结合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比如绍兴就提出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数字经济融合工程”。

中机院立足于产业规划10余年,总结“十三五”成果与问题,认清新时代发展特征,深入领会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有关指导政策的基础,结合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细致研究,编制出专业、严谨,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课题研究,现面向全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服务。600+专家团队,200+相关五年规划案例。如:

泰州医药高新区发改委“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共8个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十四五”规划前期13个重点研究课题
西藏昌都新区就“十四五”规划
梅州市开展“十四五”营商环境课题研究调研
南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安宁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安宁市“十四五”推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激发民营企业市场活力的对策研究
安宁市“十四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思路对策研究
安宁市“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
安宁市“十四五”期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路径和举措研究
安宁市“十四五”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
......................................................................

上一篇:天津“十四五”规划纲要六大新亮点
下一篇: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