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基本框架建立,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中后期,生产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张,农业农村产业实现跨界融合。生物技术、数字资源等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弯道超车的加速器,农产品市场空间和农业多功能性进一步拓展,乡村多元价值将更加凸显。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起点之高前所未见。在“五期交汇”的历史背景下,要进一步认清形势,针对上述十大“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们把握政策改革的方向,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
然而,“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而且,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情不会改变,农业小部门化的规律不会改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不会改变,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的态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生态基础不会改变,国际国内“黑天鹅”“灰犀牛”交织的局面不会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趋势不会改变。新老因素叠加,将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编制难于以往。未来,需要坚持底线思维,科学编制规划,提升规划的可行性。
要想编制好农业十四五规划,首先从农业政策中发现重点,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要求,围绕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重点任务,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为统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形势研判、战略研究、规划编制、绿色发展、示范引领、区域开发等工作,统筹推动聚合力,综合协调抓落实,当好参谋促发展,为高质量完成部党组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做好农业十四五规划?中机院小编整理出了以下22条:
1.大力推进“三区三州”产业扶贫。
2.巩固提升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成果。
3.扎实开展定点扶贫和片区扶贫。
4.做好农业援藏援疆工作。
5.深入开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
6.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7.加强专项规划和建设规划编制管理。
8.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监测评估。
9.加强重要农产品保障监测预警。
10.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
11.优化调整农业遥感监测工作。
12.发挥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作用。
13.推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引领示范。
14.推进重点工作部署落地。
15.牵头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点任务落实。
16.扎实开展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
17.积极推进农业资源区划工作。
18.协调做好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19.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20.持续推进“两区”建设。
21.加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22.深入推进直属单位基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