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规划是龙头,纲举目张。着眼未来发展,认真谋划“十四五”,是今年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今年是“”规划收官之年,全面小康胜利在望,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即将开启。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描绘好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坚持新发展理念谋篇布局。古人说:“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此对“十四五”时期各项事业发展进行定向领航、谋篇布局,这样编制规划才能保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
坚持在全局中定位定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编制“十四五”规划,应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善于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确立自己的定位和作用,制定的目标举措符合全局需要,“被需要”才能“被支持”。对江苏各地来说,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等国省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工作思路、重大项目,争取入围国省规划,才能实现借船出海、联动共赢。
坚持预判形势前瞻思考。五年规划是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行动纲领,编制时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年以来,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形势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把问题看得更透一点,把困难估计得更足一点,冷静研判、未雨绸缪,是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应有态度。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因素、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从国内省内形势看,“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面临高质量发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城市之间比学赶超常态化等严峻形势,同时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切实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指导性、有效性。
坚持发展为民理念不动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编制规划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坚持目标导向,把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生态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业规划好、发展好,让“十四五”规划顺应民意、赢得人心。坚持问题导向,把补齐各类短板作为规划主攻方向,找准问题,精准施策,努力把“十四五”规划变成未来五年发展的“任务书”和“施工图”,变成团结奋斗的宏伟蓝图。
当然,编制一个地区五年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政领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应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既要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咨询机构、行业协会、智库等专业力量作用,更要问计于民,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