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编制流程
1、全面调研:开展经济社会的全面系统调研
2、前期研究:开展“十四五”经济社会重大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编制
3、确定思路:“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研究并上报上级单位
4、规划编制:结合国家、上级规划思路及要求,编制“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5、规划论证:对“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草案要进行论证
6、规划上报:“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上报人大通过
十四五规划编制遵循细则
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围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价值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路径:坚持高质量发展;
总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规划体系:处理好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的关系;
编制节奏:同步部署、同步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空间规划。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系;
2、“十四五”指标体系;
3、区域主题词设定;
4、虚实“两个空间”整合;
5、“新三驾马车”驱动;
6、区域整合融入;
7、底线与约束;
8、改革攻坚;
9、现代化产业体系;
10、产业“引擎”培育;
11、应对消费升级需求;
12、园区新版本;
13、空间优化与提升
14、公共服务新需求供给应对;
15、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16、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17、生态经济升级;
18、新基础设施保障。
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议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国家到地方、全局到局部、宏观与微观等相互结合的系统性工作。我们总结过去“五年规划”经验,整理地方(区域)“十四五”规划编制重点为:
1、客观全面做好总结评估 对“”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客观准确把握区域所处发展阶段及特征。
2、重视区域瓶颈问题的解决 致力于打破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找准突破发展的切入点、解决核心问题,发挥战略导向作用,确保高质量发展。
3、做好近中远期的目标衔接 既要以五年为主,又应预测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项目标,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4、重视突出区域自身发展特色 寻找区域与其他地区的异同,挖掘其发展价值,准确把握其发展特色,并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突出区域特色。
5、重视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既要站在大区域发展中考虑问题,对未来发展和环境变化有一定的准备,又要切合区域发展实际,稳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机院立足于产业规划10余年,总结“十三五”成果与问题,认清新时代发展特征,深入领会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有关指导政策的基础,结合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细致研究,编制出专业、严谨,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课题研究,现面向全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服务。600+专家团队,200+相关五年规划案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