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谋划好“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十四五”期间,我国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方位?具有哪些时代特征?江西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编制“十四五”规划,要贯彻什么指导思想、把握哪些原则和重点、怎样凸显江西特色?本期双周论谈特邀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教授吴志军,请他就这些问题发表见
特邀嘉宾
吴志军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教授
●五年规划,是国家层面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发展目标的谋划和部署,是中国独特的发展和治理手段
主持人:国家层面的五年规划是个什么性质的规划?在国家治理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吴志军: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现在是第13个五年规划。从“十一五”期间开始,我国把“五年计划”改成“五年规划”。从“计划”到“规划”,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十四五”规划,指从2021年到2025年的规划。
五年规划是我国国家层面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领域在时空上的设想、谋划、部署或具体安排,属于宏观性、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引领性的中长期规划,既是制定年度规划和专项规划的依据,又是长远目标和长期规划的基础和阶梯。规划指标是规划目标实现的量化表征,是规划的载体之一,是政府调控经济、制定相关政策、部署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是对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简明扼要了解政府战略意图的有效途径。
中央政府每五年编制一次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在我国发展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向各界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和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有学者指出,五年计划已从单纯的经济计划转型为公共事务治理规划,涵盖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领域。规划与市场已成为中国公共治理体系中相辅相成的核心政策工具,是中国独特的发展和治理手段。强大的国家目标实现能力是中国体制的重要特征。
●从指导思想上看,“十四五”规划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主持人:编制“十四五”规划,谋划好“十四五”的发展,要贯穿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吴志军:在指导思想上,“十四五”规划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新修订的党章和宪法,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我们做好各项事业的根本遵循。“十四五”规划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对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等作出具体安排。
●从历史方位上看,“十四五”规划是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世界格局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主持人:放在 “两个大局”的时空维度,“十四五”在我国的发展史上,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方位?具有什么时代特征?
吴志军:从历史方位看,“十四五”规划是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党的十九大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是主要任务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使中华民族“强起来”,“十四五”规划应作出方向性、战略性的安排。
还要看到,“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当今时代,最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因此,从世界格局上看,“十四五”规划,是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趋势,对于江西更好地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十四五”这五年,将是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发展重塑的五年,也是突破的五年
主持人:从外部和内部环境看,“十四五”期间有什么样的特点?
吴志军:从外部环境来看,当今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各种热点、矛盾更加凸显。比如,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持续蔓延,从贸易、技术、金融等方面遏制中国的发展,国际政策更加动荡,全球商业信心减弱,经济增长全面放缓。美国加征关税和各国贸易争端对出口型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严重的溢出效应,抑制了全球投资,对全球生产力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再如,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正加速崛起,是全球瞩目的国际政治现象之一,也是影响未来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主要矛盾在“十三五”时期已经转变,发展面临新时代、新阶段,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要看到在话语权、影响力逐渐提高的同时,国内经济产业空心化初显、差距加大、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生态环保问题加剧等等。
“十四五”这五年,将是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发展重塑的五年,也是突破的五年。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顺畅接续转换,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课题。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江西的“十四五”规划,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推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主持人:做好“十四五”期间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需要抓住哪些重点?
吴志军:“十四五”期间,是江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成果的基础上,江西将继续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这是“十四五”江西发展的主题。
当前,江西发展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工业化基本实现、城镇化进展过半、市场化和信息化加速推进、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关键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入全面推进期。择其要者而言之,“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总体看,我认为有三个:
重点之一,落实发展新理念,推动创新驱动战略与创新型省份建设。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更多新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促进,推动和支撑江西产业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打造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仍然是江西“十四五”期间的重中之重。
重点之二,继续深入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最近,江西在全国率先推出由省级领导干部担任产业链链长的制度,这一举动意义深远。这是江西做强产业的一把“金钥匙”,是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新抓手,有利于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链,推动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重点之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十四五”期间,江西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更好地保障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十四五”规划更好地与国家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将给江西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将进一步凸显江西特色优势
主持人:“十四五”期间,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如何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凸显江西特色?
吴志军:大变局中往往充满着大机遇,充满着超越发展的好时机。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江西在我国开放的格局中,地位更重要、空间更广阔。“十四五”期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赣江新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等国家区域战略在江西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形成江西的独特优势,为江西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与国家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江西有两个重点,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江西应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强省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把绿色生态优势真正变成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这仍将是“十四五”期间江西的一项重点工作。
另一个重点是建设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试验区建设,是江西通过新的一轮开放,成为全国内陆地区开放新高地的重大机遇。
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纵深拓展,有利于内陆地区更好融入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优化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高水平开放布局,也将进一步宣示我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有利于江西探索试验中部地区承接新模式,吸引更多先进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江西集聚,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提升革命老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业发展效益和营商环境水平,为全国其他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通过开放更好融入国内外市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
跳出江西看江西,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十四五”这五年,江西将以改革开放全新面貌,展现自己的作为,收获成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