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下午,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专题辅导报告。在三个小时的报告中,王思政会长结合当前的形势与任务,通过生动的案例、翔实的数据,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响“四大品牌”、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上海在推动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意义和实践成果。现将报告有关内容分享如下。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中提到,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化生存已成当今关键趋势。目前尚没有国家能为每一个人的一生建一个数据库。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之所以厉害,在于为每一个运动员建立了职业生涯数据库,制定运动员的生活作息、训练计划,提升运动技能。
当前我国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矛盾双短缺突出,加剧了产能过剩。近几年,中国人在全球购买日用消费品,虽然国内也有同类商品,但是国外商品的功能往往远超中国同类产品。因为国内很多企业仍按照解决基本需求的理念组织生产,对已经升级的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没有感知。另一方面,中国仍有超过5亿人没有用上抽水马桶。
很多有钱的人不在国内消费,很多有需求的人没有能力消费,这是“十四五”时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做好四件事
——做好“看不见”的事。截至2018年底,浦东自贸区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法律法规政策超过200条。2016年,全国第一个“业界共治 法定机构”的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正式成立,管委会整建制退出公务员序列,员工按企业合同拿工资,得到众多金融企业好评,真正改变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效率,这样的措施应加以推广。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已经变成国际小有名气的服务机构,要更多为全球服务。
——做好开放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深情阐述了上海城市的鲜明品格:“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早在400年前,上海就已经成为东西方文化科技的交流中心,是中国近代史发祥地,无数大事件在这里发生。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是上海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又一次探索。
——做好未来的事。上海是全球第一个5G试点城市。全面使用5G后,全球联网设备将超过7万亿台,人均超过1000台,届时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将普遍应用。上海的集成电路,经过20年的努力,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比较高的地位。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100强中国有6家公司上榜,其中1家在上海。位于上海的李政道研究所,瞄准世界技术最前沿。科创是中国走上强国之路最重要的支撑,是上海应该重视,应该做好的。
——做好“以小见大”的事。上海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2018年常住人口2400万,60岁以上人口500万,65岁以上人口366万。当前中国老年用品有2000种,日本有4万种,中国养老产品供给严重短缺。另外,宠物已成为家庭新的主要成员,在上海众多博物馆免费还少有人参观的情况下,上海宠物展200元一张的门票却人山人海,已经形成了“宠物经济”新业态。
(二)全力打响四大品牌
上海品牌要做好,应遵循全球品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第一步做产品,第二步做品牌,第三步做IP,第四步做为人类和社会进步服务的高势能品牌。
上海服务:放大积聚与辐射功能。目前上海还没有服务世界的企业,未来上海的突破点在抓企业、智库建设上,打造完整的创新生态。
上海制造:提升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上海制造业要聚焦制造业服务化、硬件软件化、新硬件制造,这是上海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对科创中心建设的支撑。如:美国生产的农用拖拉机,除了犁地,还能对土壤成分构成、酸碱度、湿度等指标进行测量,实现精准农业。
上海购物:创造需求引导消费。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生人群的数量,已经超过改革开放前出生人群的数量,社会整体的消费观、价值观、审美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产业呈融合发展趋势,产业边界模糊,行业边界消失,上海要积极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如:星巴克创新工坊,每年人流量超过三百万,成为上海的一大景点。
上海文化:“从码头到源头”。上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京戏、昆剧等戏剧也是在上海历炼发展走向全国,要继续强化上海作为区域文化走向全国文化的节点功能。
(三)强化制度创新
自贸区新片区、科创板、长三角一体化是上海战略开放的新高地,其中制度创新是关键。
自贸区新片区要在金融开放和税制改革等领域实现制度突破;科创板要成为联接上海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的桥梁,改变上市公司发行制度,为科技创新插上金融的翅膀;长三角一体化要成为对内开放的重要载体,打破地区所有制,为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提供经验借鉴。
(四)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要打破官本位,做好“店小二”。降低要素和制度交易成本要双管齐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公民、第三方组织一起管理,体现人性化。未来应着重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最后100米”问题,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
(五)提升文化软实力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烦死人,文化管人管灵魂。人性效率决定资源配置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率、决定质量、决定人的文明素质和诚信。创新是由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不能僵化思想,要认识到失败是成功的组成部分,要有逆向思维、自我否定的勇气,释放人的创新活力。
三、去过未来的人才能回到未来
相较以往,当今时代已进入“疯狂模式”,“疯狂的人” “疯狂的产品” “疯狂的消费者”。全球城市是世界的客厅,上海应按照此思路进行规划。文化内容还需要更解放,纽约有“维密秀”,维也纳有“牛爷秀”,巴黎有“丽人秀”,伦敦有“达人秀”,上海应该怎么做?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根本,改变人才思路,教育回归本源。谷歌的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拉里·佩奇(谷歌创始人)是“去过未来”的人,他在带领我们“回到未来”。我们也需要培养更多去过未来的人。
四、不做两个“蛙”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形势是复杂的,任务是严峻的。千万不能做两个“蛙”:不做井底之蛙,要进一步树立开放的发展理念;不做温水煮青蛙,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巨大,但面向未来,中国还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作者: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