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发起人民币结算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迅速。按照付款价值计算,2015年1月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在新时期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有怎样的新思路和新突破,近日前招商银行[0.17% 资金 研报]行长、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在出席“2015年自贸区论坛”中表示,目前人民币多数发生在中国内地与境外融资关联的地方,还没形成第三方首付的扭转,非经营持有人民币主要在期待人民币升值,或者寻找回流套利,人民币在境外留不住,对于大多数非居民来说还并不具备真实的金融的成本。
马蔚华表示,拓宽人民币的双向流通机制很重要,过去的五年多,初步打通了人民币的双向流通机制,人民币得以流出。境外人民币可以有限度地分享中国发展红利,逐步培养了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愿望,但呈现境外人民币过度依赖于升值预期和对境内收益的考虑。如何逆转?需要从原来的“管道输灌”过渡到“池子培育”,打造人民币的有机生态圈,要在人民币全球资产创投以及配套金融服务方面下功夫。只有在全球能便捷找到人民币计价资产,人民币就有广泛的获取收益的途径,也才能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
自贸区在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马蔚华认为,自贸区应着力打造全球人民币的资产市场。首先,深化跨境债跨境资产池的改革,放开主体资格的限制,扩大资金的适用范围,增量提质量。另一方面,要做好资金的跨转和流动的实时监控。而评价指标则是非居民能否在全球很方便的找到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人民币具有广泛获取收益的途径。
同时,“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马蔚华表示,“一带一路”可以化解国内产能转移转出的问题,同时在境外主动创造大量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从而为人民币开辟出新的获利收益的途径。自贸区应支持辖内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团体创新,为中国产能支出做好配套金融服务;设立企业走出去的新型基地,为投行和私募基金和金砖银行以及多边的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支持辖区的金融机构开展一带一路的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方便非居民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