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2019年8月修订土地管理法后,我国土地制度又一次重要的立法行动。新土地管理法最主要的制度突破是将以放权赋能为导向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经验,特别是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写进法律以及大幅下放建设用地审批权限。
新《条例》细化了严格土地管理措施,首次从法规层面提出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建设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利用作出合理安排、明确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以及明确国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等,体现了从严管理与放权赋能结合,既强化土地利用监管,又激活土地资源要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法制建设的丰富实践,反映了国家土地治理的新理念、新任务、新要求,各级政府和广大市场主体应准确把握。
以公有制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土地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制度和政治优势。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是深化城乡土地制度改革不可逾越的制度“红线”。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集体所有制不仅不能弱化、虚化,而且应当强化、实化。
市场配置和政府管控“双管”齐下、宽严相济,是未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总方向。有的地方建设用地无序扩张、闲置低效,既是市场体系不完善、地价调节不充分的结果,也是用途管制乏力、政府监管缺失的表现。新土地管理法和新《条例》的修订,一方面着力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优化建设用地审批流程,目的是通过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扩大地方用地自主权,促进用地节约集约,盘活沉睡的土地资产;另一方面着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目的是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维护土地利用的社会整体利益。
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始终是“国之大者”,耕地保护始终是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必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与此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新土地管理法和新《条例》进一步从严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时代背景。
坚持平等保护城乡土地产权,推动城乡土地要素公平交换和有序流动。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制度的改革和调整,核心是土地产权制度创新,重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创设用益物权。针对城乡土地产权权能不平等问题,要在深化城镇国有土地“两权分离”改革的同时,着力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城乡土地要素公平交换和有序流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夯实农村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农民与土地结合得好不好,事关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和农村社会稳定,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不是要放弃政府责任,退回到小农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又是基层社会组织,有明确的社区边界,仅靠产权交易无法实现对相关利益主体间复杂经济社会关系的合理调节,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统筹和引导。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基础上,着力完善用途管制、市场配置、收益共享、持续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土地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10余年来致力于产业及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专家及政资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经手上项目500+例,其中田园综合体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陆河县林中花溪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河间景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九台区大健康田园综合体策划、北京大兴区爱情海玫瑰园定位及业态规划、恩施硒茶产业园产业规划与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岛农业观光园总体建设规划、国家首批试点项目中国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规划等。
特色业务:田园综合体规划、创意农业园规划设计、休闲旅游农业园规划设计等服务,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