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秀美的国土空间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空间载体,《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于今年4月正式印发。
《规划》提出了哪些格局,又有何亮点?5月30日,《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政策吹风会在成都举行,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
首次提出构建“两区三屏、一轴三带”总体格局
记者了解到,作为四川首部“多规合一”的省级总体规划,《规划》在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空间和时间上都做出了总体安排。
“《规划》以‘三区三线’为基础,首次提出构建全省‘两区三屏、一轴三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徐志文谈到。其中,“三区三线”即农业、生态、城镇三类空间,以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这也是《规划》首次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纳入我省法定规划。”徐志文表示,其中《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四川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542.5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306.8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85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划定1211.59万亩。此外,《规划》还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控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重要资源管控线等空间安全底线。
而作为四川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两区三屏、一轴三带”中的“两区”,指的是四川盆地和安宁河流域两大粮油主产区;“三屏”,指的是青藏高原、秦巴山区和云贵高原三大生态屏障区;“一轴”是指成渝城市发展主轴,“三带”是指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成遂南达(达南内自宜)及攀宜泸沿江三大城市发展带。
这样规划有何战略考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罗旭刚解读道,明确“两区”格局,有利于四川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明确“三屏”的格局,有利于四川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明确“一轴三带”的格局则有利于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罗旭刚表示,这一格局也顺应了人口城镇化趋势,按照“一轴三带”的规划构想,在目前1个超大城市、4个大城市、11个中等城市、21个小城市的基础上,四川将构建更加协调的大中小城市发展格局,支撑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
强化成渝区域协调发展
在保护和发展上共同发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牵引,为唱好“双城记”,《规划》还专门安排“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空间协同发展”“强化川渝全方位协同合作”两个板块,对成渝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统筹谋划。
“总的来说,就是要在保护和发展两个方面共同发力。”徐志文表示,在共同保护方面,《规划》强调了要强化耕地保护和生态共保。而在协同发展方面,《规划》强调了突出产业布局优化、创新空间整合和交通设施共建三个方面。
强化耕地保护,四川将以川渝平坝和浅丘地区为重点,与重庆方面共同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强化生态共保,按照“共抓大保护”要求,四川与重庆方面共同构建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六江”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廊道,共筑绿色生态屏障,为高品质宜居地提供良好的生态空间保障。
在协同发展上,《规划》提出,要突出产业布局优化,共同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共同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突出创新空间整合,四川将加快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加快推进成都、重庆、绵阳“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依托成渝发展主轴、沿长江、成绵乐综合交通走廊,构建产业创新走廊,共同构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在交通设施共建上,四川将联合重庆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世界级机场群、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推动实现成渝双核间1小时通达,双核与成渝地区区域中心、主要节点城市1.5小时通达,双核与相邻城市群核心城市3小时通达。
推动主体功能区布局更加优化
形成国土开发协调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
《规划》在省域主体功能区布局方面有什么变化?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杨健表示,《规划》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根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确定的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对全省183个县(市、区)确定了主体功能定位。
其中,主体功能区类型有变化,原“重点开发区域”类型调整为“城市化地区”类型,取消了“禁止开发区域”类型,形成了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城市化地区3大类型。同时,允许在3大类型基础上叠加能源资源富集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功能。
个别县(区)主体功能定位有了调整,《规划》中将乐山市金口河区、荥经县、盐边县、冕宁县由城市化地区调整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将洪雅县、汉源县、芦山县由农产品主产区调整为重点生态功能区。
“也就是说,这些地区今后将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但仍保有提供粮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从属功能。”杨健表示。
同时,主体功能定位更精细,《规划》中提出,允许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细化乡镇主体功能定位。比如,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所有县(市)都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但可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一些乡镇细化为城镇化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空间载体。
“这些变化将推动我省主体功能区布局更加优化,空间开发保护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更相适应,有利于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协调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杨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