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在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之际,“国际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也在四川省绵阳市九州体育馆举行。
围绕高新技术浪潮背景下,军民融合如何深化的问题,专家们分享了他们各自的观点。其中,有观点认为,要做好军民融合,首先要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解决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制、生产时所遇到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
军转民有四大问题
今年8月,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印发了《“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标志着我国军民融合已经进入加速推进阶段。
在国家大力推动军民融合的战略下,军民融合却仍然面临着不少现实中的阻碍。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委员会秘书长吴志坚看来,仅军民融合中的军用技术转民用方面,就面临“不能转”、“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四个方面的问题。
吴志坚解释,首先按照国防法规定,国家投资所形成的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其分配权尚未明确规定。这是阻碍军用技术转为民用重要原因。
其次,掌握有科技成果比较多的单位,一般的武器装备生产任务都比较饱满,经济效益较好。而在军转民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分配的问题,作为创新团队来讲,不太愿意转。
第三,很多国防科技方面的成果都是保密的,加上前些年保密制度、保密解密政策也不是很完善,因涉及保密问题,这方面还是有顾虑的,造成不敢转。
最后,很多军工企业做产品出身的,对市场经济不了解,包括经营方式的问题,不够熟悉,所以按照原来的模式来做,显然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也就是不会转的问题。
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看来,军转民还面临需求方面的相互矛盾。
军工生产一般做的都是小批量,多品种,高性能,高成本的生产。而民营生产时希望做能够做大规模生产的,能够适合市场需求的生产。需求之间的不同也是军转民的困难之处。
民转军需政策支持
而对于民转军面临的问题,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孙艳红表示,目前军品生产的准入制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它也把一些民营科技阻挡在外。所以,需要明确地制定一个政策非常重要,只有通过政策,民营企业和军工企业才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
深圳量子防务在线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浩也表示,做好军民融合的民转军方面需要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为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实际上,在今年6月20日召开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央领导提出,要优化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加快调整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从政策导向上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在军民融合发展上有更大作为。
孙艳红表示,“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就是要从制度上为军民融合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而据孙艳红介绍,有关的政策制度的问题,如准入保密资质、准入资质、质量体系认证,军队资格认证,这些还有武器装备许可目录等等,一系列的改革正在推动过程当中。
吴志坚同时建议,民营企业在做军民融合的过程中,不能做同质化竞争,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一定要把重点瞄准武器装备研制新技术上;最后要注意风险防控,军品的占比不宜太高,否则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