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开发区的产业规划要在全省产业布局中不能搞雷同,有的以生物制药为主,有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具体的是,我们要求每个开发区重点发展两到三个产业,不能全面开花。
>>>关于河北的开发区和园区经济的发展,我也很心痛,总体来说发展得太晚了,河北经济的发展比沿海的江苏、山东等地差着一大截,这里面有好多原因,比如大家说的思想观念原因,政策原因等,但我认为根本和直接的一条,就是河北的开发区数量太少、起步太晚、发展太慢。
>>>我们一百多个省级开发区全部对北京敞开大门,我们分门别类的开放推介,一旦有产业需要落地,适合去哪个开发区 就去哪个,我们现在正在对接。
在针对新一轮京津冀一体化的讨论中,关键词之一是产业转移,细究起来,可以理解为什么产业需要转移,会转移到哪里去?
普遍的观点认为,无论是从发展阶段而言,还是从城市困境的纾解来看,北京都应该成为产业的转出地,而在三地协调发展中,一直被认为处于下风的河北省,在承接北京产业外溢的过程中,当首当其冲。
我将这样的观点看作是“拯救者”思维下的判断,与正在发生以及即将发生的主流的京津冀地区内部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趋势,哪怕不是大相径庭,也可能是事与愿违。
在我看来,就目前津冀两地的优势比较而言,天津倚滨海新区之便,尤其是以天津港为核心的大物流体系的构建,在承接北京产业外溢的中,可能更占优势。
我甚至认为,本次中央高调并力度鲜明的提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背后的重要的逻辑之一是,代表了中央在新的十年政经周期内,对滨海新区新的战略红利的赠送。
当然,河北也并非没有机会,关键之一就是,要看河北拿出什么平台承接这些潜在的产业转移。这些平台除了土地成本比较低以外,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供给等方面要有一定优势,毕竟,今天的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要求,已非当年给个便宜的土地成本,甚至当地的招商官员痛快的喝杯酒那么简单。
河北省商务厅正厅级巡视员史玉强先生告诉我们,河北省已经明确提出,将全省196个省级开发区平台全部开放,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这些开发区基本上代表了河北省最具发展潜质的地区了,对河北省的这一决策,除了可以进行在本轮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河北省的决心进行解读外,更值得期待的是,这些开发区平台真的可以成为北京产业转移的最主要目的地吗?
而且,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的是,以开发区为代表的中国园区经济模式,在新的全球转移趋势和中国新型城镇化双重背景下,在推动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中,还适用吗?
【对话】
开发区在中国并未过时
凤凰城市:我们注意到,河北省将之前散乱化的开发区布局,进行了重新规范和整合,并形成了196个省级开发区平台,在国家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通过这些开发区平台进行产业转移的承接。
但就我的观察来看,以开发区为代表的中国园区经济发展模式,在中国可能已经过了黄金期。一方面是受到全球产业转移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产城融合成为共识,而且,以前很多的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开始面临城市化方面的瓶颈,比如规划问题,公共服务的配置问题等。
史玉强:经济开发区也叫产业发展平台,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们也到国外考察了很多国家的开发区,包括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的,都是用开发区的平台,带动产业聚集,推动经济发展。
这种模式是不是走到了尽头?有你说的这些问题有这方面的趋势,,但我看不会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国更没有到这个阶段,我认为中国开发区的发展还是方兴未艾,还是有非常强的生命力。
我们国家从1984年第一批开发区成立到现在,走过了30年,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靠国家的优惠政策,使它发展成一个区的经济增长极,现在,政策的效应、红利已经基本上没有了,现在主要是产业的聚集效应,因为中国的产业发展还不是水平很高,产业聚集程度、产业链完整性和产业高端化等,还达不到发达国家那么高。
包括河北在内,在国内很多的省份和地区,实现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链发展还得靠开发区的平台来推动,因为,经济布局中,企业到一个区域随便放,没有一个科学规划,产业不会发展很好,更不能实现升级。
现在河北就是把开发区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之一来看待的,省委省政府是非常重视的。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推出“四大战略”,其中“园区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就是靠园区,靠开发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新兴产业的聚集,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当然,作为一个总战略抓手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切入点,我们要求开发区搞几个规划:一个是城镇规划,也就是说开发区的规划必须和城市发展相配套相吻合,在该区域的城市分工中,开发区是一个产业平台,和生活区行政区明确分开;第二个是土地规划,必须符合国家的土地政策,保证土地指标供给;第三是环保和环境规划,主要是考虑到园区内的产业进驻必须符合环保要求,比如,这个位置不能搞钢铁,那个地方不能搞煤炭等,必须非常严格的要求;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每个开发区必须有一个产业规划,每个开发区的产业规划要在全省产业布局中不能搞雷同,有的以生物制药为主,有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具体的是,我们要求每个开发区重点发展两到三个产业,不能全面开花。
河北一度错过了开发区的黄金期
凤凰城市:按照您提到的四个规划同时启动的情况看,这些开发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以发展产业为目的的开发区了,哪怕是从单纯的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各个园区的产业特点也是比较清晰的。
史玉强:是的,产业特点非常突出,其它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产业的要退出,调整到其它开发区,这是硬性的要求。我们每个开发区,产业规划的标准都非常高,好多都是找国家大的规划研究部门或国际规划机构搞的。
我们要求在每一个开发区里边,搞两到三个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龙头。比如,首先必须有一个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最好是世界首位、中国第一,我们这么要求,不一定都达到;其次是形成产业集群,形不成上下产业链的,都要搞产业集群,横向聚集在一起;第三最重要的就是产业链,一个龙头企业为主,产业链向上下来延伸。
顺便说一下,关于河北的开发区和园区经济的发展,我也很心痛,总体来说发展得太晚了,河北经济的发展比沿海的江苏、山东等地差着一大截,这里面有好多原因,比如大家说的思想观念原因,政策原因等,但我认为根本和直接的一条,就是河北的开发区数量太少、起步太晚、发展太慢。现在河北省经济开发区有7个国家级的,四年前还就一个。
凤凰城市:这样来看,说河北错过了中国开发区发展的黄金时间的判断应该是成立的。
史玉强:可以这么说。这需要梳理一下河北开发区发展的历史,1984年,国家批了十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其中河北有一个在秦皇岛,后来陆续建立了一些省级开发区。
到了2004年,国家对开发区有一次全面整顿,背景是当时全国开发区乱、多、小,很多地方自己批了很多开发区。河北当时有一百大几十家,也是比较乱,需要整顿,最后整的结果是河北剩了42家,也就是说,三分之二都整顿掉了。据说,当时上报到中央以后,中央都说,你们整顿的是不是太多了。
我的观察是,改革开放到现在,沿海省份发展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一个县,一个市,至少有一个开发区进行产业集聚。河北省整顿以后的结果是省内县市开发区的布点率只有28%。也就是说,只有28%的县市有一个开发区,其他大部分都没有。
所以产业没法布局,招商引资也没法落地,落地就随便落,形不成聚集。后来有一段时间,河北总是学山东,总结来总结去,每一年都有若干个考察团到山东学习,真经都没学来。后来我们的结论是,和山东的差距主要是差在开发区上。山东每个市每个县有一个,有的大县,甚至有两个。
后来河北在开发区问题上真正形成共识是2010年以后,省委省政府决定“补课”——这么一个大省,只有42家,确实产业没法布局。
后来河北的胆子也大起来,因为我们调研以后,吉林、辽宁、福建都在搞开发区,而且,国家对审批国家级开发区也开闸了,所以,我们也要做,根据开发区的管理体制,批了90多家,这样开发区的数量就有了138家,平均每个县有一个。当然,并非真的每个县都有一个,还有30多个县没有,有的是俩,所以,只是说平均下来每个县都有了。我们还参考河南做法,建了一批工业集聚区。
实际上,河北的园区发展走了两种模式,一是开发区,二是集聚区,有一段时间是以产业集聚区和工业集聚区来做,之所做集聚区,是以为内当时开发区国家不批了,所以用集聚区的模式来做,归口在发改委管理。
以开发区平台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凤凰城市:现在河北省将开发区整合成196个,这背后是什么逻辑?
史玉强:张庆伟省长到河北以后十分重视开发区,他看到的问题是河北开发区从总体数量上不少了,71家集聚区加上130多家开发区,但是布局不合理,有的县两个,有的还没有。
工业集聚区,这个名称上不能和国际接轨,外资来了,先问你是不是开发区,是开发区才进入,工业集聚区,实际上功能上和开发区差不多,但是翻译不清,从关系上来看就比较乱。
于是,省里要求进行规范整合,在叫法、名称、布局上都要规范,统一改成经济技术开发区,归省商务厅管理。整合后,全省的开发区有196家。
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区里边要划功能区。刚才我说了产业规划,从功能区上也要划分:在一个开发区里边要划分若干个功能区,有的是叫装备制造业园,有的是高科技园,有的是现代服务业园,划成不同的功能区。现在我们对外提到的国别园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具体就是,在一个开发区里面划出一个地方来,根据外国企业喜欢抱团发展的特点,重点是吸引一个国家的企业来落户,形成国别产业园。当然这个国别园区前提是一个开发区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你这个国别园区一定是在某一个开发区的里边。今年全省准备筹建30个国别(地区)产业园。
需要指出的是,国别园不仅是以一个国家划分,还要以产业划分,重点吸引一个国家的一两个产业来布局。最典型的一个是高碑店经济开发区,它吸引的是十几家德国门窗企业来,形成德国节能门窗产业园。这个你们可以报道一下。
凤凰城市: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河北如何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
史玉强:这是一个大课题,对我们来说,就是怎么落实到开发区的招商引资上。
在我看来,北京的产业转移,产业往哪里转,转到哪里去,首当其冲是开发区。在这一次中央部署推动之前,前两年,河北已经有了一个产业转移的开头。
前年的时候,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他们看中了固安开发区,有几十家企业一起外迁,我们专门规划建设了一个新开发区,让他们落户。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开了这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会以后,我们省里都在积极的研究应对,从我们商务厅的角度来说,就主要是开发区怎么办的问题。我们一百多个省级开发区全部对北京敞开大门,我们分门别类的开放推介,一旦有产业需要落地,适合去哪个开发区 就去哪个,我们现在正在对接。
我们给每一个开发区都下发了文件,每个开发区都要报上来和北京对接的措施,包括和谁对接,喜欢什么样的产业,我们要全部开放,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