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评“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并不是高明第一次获得生态休闲旅游的全国性荣誉。同样在10月,高明云勇森林公园通过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休闲体验分会的认定,成为全国首批17家“中国森林体验基地”之一,是广东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单位。
一个月之内两度夺得生态旅游领域的“国字号”荣誉,表明高明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努力得到认可,前景广泛看好。“争创广东省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将高明打造成珠三角核心区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为佛山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贡献高明力量,为珠三角核心区城市群增添田园魅力。”高明正按照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岭南美丽田园新城”建设目标加速前行。
旅游+
以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高明区旅游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再创新高。高明区文化体育局(旅游局)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高明接待游客人数达23.1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74.29%;其中,景区(点)接待游客人数约21.95万人次,同比增长204.2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超1.11亿元,同比增长206.1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庆长假,高明不仅各大景区景点火爆,乡村旅游人气也十分旺盛。高明作为珠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正在凸显,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今年9月底召开的高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高明首次在工作报告中对“全域旅游”进行大篇幅阐述。所谓全域旅游,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要求不能停留在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配置,而是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再配置,做到既宜居又宜游,实现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的形象。
“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离不开全域旅游,城市功能要配套全域旅游,实时、处处、人人、行行、业业都是全域旅游的主人。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是全域旅游的参与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国家旅游局原党组成员、原副局长吴文学在本届论坛上如是解读全域旅游。
县域如何发展全域旅游?吴文学认为,这需要推动产业融合,践行“旅游+”。“旅游是消费经济的综合体,是复合经济的代表体。县域发展全域旅游要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塑造新的经济形态,把资源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力转化为货币,同时让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他建议,全域旅游要同农民的生产、生活融合,把生活区变为景区、把生产生活变为体验,城乡互动、就地转化。
早从新世纪初开始,以农家乐向综合型景区升级、各类旅游节会层出不穷为代表,高明就开始了“旅游+”的产业融合探索。通过实现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形成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高明逐步盘活休闲农业、工业旅游、文化创意、养生休闲、古村落活化等多种旅游资源,建成了以两家AAAA景区为龙头的景区群,培育出“绿博会及美食节”“濑粉节”“油菜花节”“要明鹤兴千人自驾游”等一批充分体现高明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
“高明未来将继续践行‘旅游+’,充分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优势,将党代会关于全域旅游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加快将高明打造成珠三角核心区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以及珠三角乐龄颐养胜地。”分管高明文化旅游工作的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管雪说。
突破口
以发展全域旅游补齐乡村经济短板
10月29日,高明区云勇森林公园挂牌“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的第三个周末,入园客流延续前两周的热潮,1000多辆私家车涌入这里。作为全国首批17家“中国森林体验基地”之一,以及广东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单位,云勇森林公园已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由此也带旺了附近乡村的农家美食与农产品销售。
在本届论坛上,全域旅游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热议。“工业化可以把县域的工业做起来,但是难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因此县域可通过做大做强旅游业来发展乡村经济,进而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张辉说。
作为以工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体,高明经济实力在过去30多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城市建设尤其是农村建设上也留下了不少欠账。如何补齐农村建设及乡村经济这一短板?根据高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所描绘的蓝图,高明将打出一套城乡协调发展的组合拳。
“这次党代会报告里,推动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中心小镇和进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是完整的一篇文章,要把这样一篇文章变成现实,接下来需要我们全区干部群众一起共同奋斗。”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说。
当中,全域旅游被视为城乡环境再造和产业载体完善的重要突破口,高明将瞄准珠三角核心区5000万客源,致力推动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观化、景区智慧化,营造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新格局;打造各具特色的主题小镇,将其作为推进高明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为导入新的产业、集聚新的人口提供优质的空间载体;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将其作为农村发展的总抓手,将农村的各类创建活动统一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推动农村实现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推动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强化中心城区对人口资源的集聚力和对全区发展的辐射力,使生活空间向中心城区集中、生产空间向产业园区聚集、生态空间向各镇和乡村延伸,为各镇街发展保留充足的绿色空间。
不过,多位论坛与会专家也警醒说,不要以发展乡村经济为名,把乡村建设成另一个城镇。“城里人到农村来,不是到这里来找城市化和城镇化的感觉,而是要回归自然,找到历史和文化的文脉以及它的传承。”吴文学建议,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应坚持大保护、点开发、微干扰的开发建设原则,在保护中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