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洋装备、汽车制造、通用航空、轨道交通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完善四条产业链,打造“海陆空铁”千亿级交通产业集群———今年,青岛即墨区以此为发力点,打造山东半岛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高地,其中,仅汽车产业的产值预计将突破800亿元,一个交通产业新动能矩阵将在青岛北部起势。
汽车产业在新年之初就迎来了“开门红”。1月24日,第10万辆全新一代宝来在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总装车间下线。从去年3月初首台下线,到10万辆驶出,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用212个工作日,创造了国内同行业新工厂最快的生产爬坡纪录,这也意味着一汽-大众工厂“青岛造”迈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作为即墨历史上投资最多的招商项目,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今年计划生产23万辆,在宝来MQB有序批量生产的同时,上半年,其电动款宝来BEV也将投产,奥迪两个项目的生产任务也将启动。
目前,汽车产业新城的“链条效应”已充分凸显。一汽-大众、一汽解放商用车、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三大整车在内的130余个汽车类项目在此“安营”,涉及总投资500亿元,产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改装车及多类汽车零部件等。
汽车产业捷报频传的同时,航空产业也实现零的突破。与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北侧接壤的蓝谷高新区,通用航空产业正在加快布局。去年9月,空中客车直升机(青岛)H135直升机总装生产线项目举办首架机交付和飞行展示活动。该项目规划占地300亩、总投资1亿欧元,建设空客直升机公司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条H135直升机总装线,设计产能为每年36架。同时,配套建设直升机交付中心、维修服务中心、航材物流中心、飞行员培训中心和机务培训中心等。目前,空客直升机公司正在逐步加快产业链转移,带动发动机、航空电子系统、直升机旋翼等零部件供应商落户青岛,预计相关配套产业产值将超百亿元。
依托空客H135直升机这一核心项目,我区将在蓝谷高新区打造“生产+运营”相融合的航空小镇。在市发改委最新编制的《青岛市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中,明确将蓝谷高新区列为青岛市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核心区,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航空小镇8000亩),主要规划航空产业制造、科技研发、配套服务、高端旅游、休闲度假、航空运动等板块,重点发展飞机总装交付、维修改装、飞机零部件制造、通航培训、应急救援、公务飞行、航空运动、商务旅游、航空服务等综合产业。
拥有183公里海岸线的即墨,已深深融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以青岛蓝谷为主阵地,海洋装备产业发展启航。随着女岛港升级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我区对女岛港周边进一步明确规划定位,聚力打造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并建成军民融合集聚区,打造军民融合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