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它在满足旅游者旅行的同时,也在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扩大对外影响。山西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11月26日上午,省旅游局局长冯建平向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报告: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到2013年底,旅游业已成为山西省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产业。但与此同时,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就要加大改革发展力度。
全省旅游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山西的旅游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不过,现在又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变化。
这主要是旅游由少部分人的生活爱好变成多数人的追求,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需求十分旺盛;居民消费的升级,正在不断推动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格局;互联网不但成为旅游产品媒介的第一影响力,而且培育了新旅游者群体,散客化逐渐成为主流;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养生旅游、养老旅游、修学旅游、体育旅游、购物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自驾车和房车旅游等一系列旅游新业态正在快速形成。同时,高铁这种全天候、公交化、高速度的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旅游区域一体化的最好推动力。
这些新的情况和变化,对山西这样一个旅游新兴市场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省的旅游产品,不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大多以观光为主,远不能满足广大游客休闲、度假、娱乐的需求。而机场、高铁车站和高速公路通往景区景点的交通设施以及景区景点的停车场、旅游厕所、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相对滞后,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加之,旅游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不能适应旅游业改革发展形势,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配套扶持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下功夫把山西的龙头景区景点建设好,真正使之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
对山西的旅游业而言,新的情况和变化是挑战,同时也是发展机遇。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的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开发,旅游品牌正在形成,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正在制定中。这是我省旅游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和条件。
在此基础上,要推动山西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我省就要抓住大众旅游时代到来和旅游消费升级的市场机遇,抓住国家重点依靠消费拉动经济的政策机遇,加大改革发展力度。
在山西,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是本省旅游的当家产品,是吸引全国和国外游客来我省旅游的核心景区、龙头景区,要按照世界旅游目的地要求,丰富内涵,完善功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景区。
同时,以这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进一步提升宗教古建、晋商文化、寻根觅祖、太行山水、黄河风情、红色经典六大旅游板块开发和建设水平,优化布局,把“珍珠”串成“项链”,形成人文与山水交相辉映、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的旅游产品格局。
当然,我省还要抓住高铁快速发展的机遇,依托“美丽中国、古老长城”、“美丽中国、天下黄河”旅游联盟以及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圈、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
这样一来,我省的龙头景区景点就可以真正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为山西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加快旅游新业态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市场环境,全面推动山西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山西旅游产业要做大做强,就要以旅游业面临的新情况和变化为导向,依托重点旅游城市、景区和管涔山、关帝山、太岳山、中条山、太行山等连片的大森林、好山好水,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的旅游综合体和复合型景区。
同时,山西还要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新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大力发展老年旅游,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将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融合发展。
当然,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良的环境。我省将加快建设和改造高速路、高铁车站、飞机场等交通设施,构建方便、快捷的交通集散体系;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包括景区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及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应急救援等;加快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等要求,不断推进旅游城市建设。(http://www.reportwa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