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可能是对元宇宙话题表态的首个大国元首,2021年11月12日,在莫斯科出席首届“人工智能之旅”国际会议时,他畅想的未来是,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跨越空间,这有助于人们与生活在其他大陆的人接触。随着各种R等新技术、新硬件和软件在各种不同场景的推动,又一场大洗牌或许真的已经开始。就像移动互联网转型一样,上不了船的人将逐渐落伍。以下着重介绍目前国内元宇宙产业发展情况。
一、国内布局元宇宙公司类型:
第一类是游戏运营公司,注重在2D场景中加强沉浸式体验。
第二类是软件开发公司,走的是用户共创的路线——公司提供工具,用户创作出应用场景或者游戏,让其他用户来体验。
第三类是社交平台公司,以微信、钉钉为代表的社交类公司从社交领域切入。
二、虚拟生态:
虚拟人是元宇宙当中重要的底层构成之一。目前,虚拟人赛道还处在早期阶段,各种虚拟人出现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应用场景就当前已知案例来看,暂时还没有那么丰富。
三、落地应用:
元宇宙距离普及还有一段时间,目前很多国内公司当前重点是聚焦在把3D建模、渲染做得更顺畅、更智能的数字孪生应用上,数字孪生可以应用于其他各工业领域,链接全产业,创造更大价值。
四、元宇宙入口:
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设备,被视为加入元宇宙的重要入口。我国当前已经从精密光学、声学、传感器等结构件,到整体设计,都有相应的专利储备。光学是VR的核心技术领域,我国今年有大量国际人才加入光学团队。同时,VR朝着小型化、轻薄化、大视角的方向发展。随着通信技术进步,VR设备网络延时得以改善,加上边缘计算落地,让设备体验越来越好。
现阶段来看,最靠谱或成本最低的方式是VR、AR、MR和XR。各种R的技术在未来两年内基本成熟,行业已到爆发的拐点。原因在于,Facebook旗下的Oculus Quest设备,一年的出货量达到数百万台,影响到上千万用户(有的设备是家庭共用),已经突破爱好者圈层,有用户专门买设备玩VR内容。或许未来3到5年行业会再洗牌,将会有一个龙头企业定义VR硬件架构——大家按照统一的标准设计产品,就像智能手机一样,软件开发者只会优先开发用户量最多的硬件平台。
五、市场规模
“元宇宙”成为腾讯、字节、百度等巨头的重点发力领域,大量从事VR、AR相关产品研发。科技公司的巨额投入,将推动VR产品消费需求提升。IDC预测,2021年VR头显全球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8.9%,2025年将增长至2860万台,5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1.4%。据此,天风证券测算出2024年VR/AR市场代工空间有望成长至2000亿元以上,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92%。
六、商业化
在商业化方面,国内企业大多数很明确:首先攻入to B市场。目前,在公共服务、工业、文旅等行业,均有落地的AR智能项目。例如,在工业领域,2020年,Rokid与中国石油下属信息科技公司昆仑数智合作,共同推出了一款名为Rokid X-Craft的防爆AR智能头盔。这款头盔搭载了北斗定位和高性能国产AI芯片,可与标准安全帽适配,采用双目衍射光波导显示方案,支持全语音操控,专为石油燃气、建造施工、制造业等一线工人设计,旨在打造“超级工人”。“超级工人”的概念是中石油提出的,很多年轻人都掌握了很好的科技能力,但经验不够,中石油需要一款产品,让年轻人迅速学习高效的工作方式。
在工业领域的具体场景:
1.实训和巡检。实训发生在职业技术学校或煤炭、钢铁等企业。员工在上岗之前的培训中,AR眼镜承担知识库的角色,供使用者检索,实现教学功能。巡检发生在工厂的日常环境中,比如电力、煤炭行业,AR眼镜可以帮助工人进行仪表识别、故障检测等工作,实现工作流从有纸化到无纸化、智能化的跨越。
2.安防领域。AR眼镜被浙江公安应用于地铁、火车站等场景的定点盘查、移动巡检、信息采集等日常警务工作。
3.文旅行业。已实现了导游、导览、导航、导购等场景的应用。
事实上,除了toB业务,AR行业也在开辟toC路线,但C端市场尚未成熟,产品的单价、重量都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现阶段不是商业化重点。
七、生物感知
第一阶段是视觉上不分虚实,未来3—5年有机会实现。例如,索尼PS5平台上的游戏大作,场景中的肌肤纹理、物体再现做得非常逼真。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用户看到的画面,会不知道到底是拍出来的,还是通过3D引擎渲染而成的。
再往下一层,是感受部分。比如触觉、听觉、嗅觉,这些感觉达到虚实不分,难度就会高很多。比如,摸一张砂纸与一张沙发,感觉是不一样的。在虚拟世界中,如何分辨,甚至动作的模拟,都极其困难。要达到“感受”不分虚实这一阶段,可能还得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