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产业
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行业所处阶段
中国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养老产业才刚起步,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以养老床位测算,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我国至少需要10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550万张,缺口达450多万张。特别是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
1)我国老年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提供了庞大的潜在老年消费市场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即将进入老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将进入发展时期。
2)老年人口消费潜力相当可观
根据预测,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2014年至2050年间,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
3)养老金融工具需求日益迫切
目前75%的中国老年人口拥有住房,但现有住房是按照年轻型社会的需求建造的,缺乏适老性设计。
4)老年人消费观念转强
部分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已经由被动走向主动,且在市场上相当活跃部分55岁以上的新老年人,他们的消费观念已经不同于传统老年人,因此他们是推动今后老年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国养老产业供给分析
1)养老金融产品单一低效
目前,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机构正在开始试水老龄市场,养老专属理财产品、养老保险产品、养老金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陆续推出。但总体来说,中国老龄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养老金融产品单一低效,许多老年人以储蓄为唯一的理财方式。养老保险方面也存在过于依赖基本养老保险、其他养老保险补充不足的问题。
2)养老床位缺口较大
截止2015年末,全国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2万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2.8万个。社会服务床位676.3万张,其中养老床位669.8万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2.4万个,社区服务站12.5万个。而根据中国”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的养老床位数将提升至35-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目前我国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比例为3.2%,对应的是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32张。
2.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营收规模
由于我国的养老产业才刚刚开始发展,尚无真正成熟的模式,也没有以养老产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并且养老产业作为一个涉及极广的新兴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目前结合养老产业下游以及我国老年人口潜在消费力来看,市场潜在规模或已接近5万亿。
中国养老产业利润规模
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专业完善的养老服务团队,无论从人员培训还是团队管理方面,养老机构都难以做到专业可持续。加之养老产业还需要医疗等更加专业的资源,真正能够持续经营的养老机构少之又少。国内养老企业受无法持续经营影响,目前运营成本较高。造成的印象是:养老产业是一个比较慢、比较贵、比较不赚钱的产业。
目前大陆一线城市中,有三成左右的老人能够接受每月一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养老服务。从我国台湾的养老机构运行情况来看,台湾的养老机构还属于非营利组织,在免除税务的背景下,每年能够实现8%左右的利润。所以只要能规避上述问题,在宏大的市场规模面前,养老产业利润不容小视。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目前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养老公寓成为了房地产商进入养老产业的又一项长期商业地产项目。
以养老公寓的投资收益来看,目前国内的养老公寓的开发在收益模式上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出售、出租和出售与出租相结合;对于大型综合性老年社区则存在住宅建设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以及住宅建设与经营管理相分离的经营模式。
养老公寓除产品本身之外,物业管理和服务才是老年公寓项目最大的赢利点。在物业管理方面,由于老年社区的种种服务形势有别于其他普通社区,因此,老年社区的物业服务费的收取标准采取相对高价位标准。其次,除了常规的物业服务,针对老年人的需求,社区服务也包括了日常的订菜送菜服务、厨师服务、清洁卫生服务、病人看护服务、家庭保姆服务、收费钓鱼服务、收费娱乐服务、收费社区活动服务等。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升级趋势
1)宏观机制升级
在发展布局上,要从偏重养老服务事业,转向偏向养老服务产业;在保障对像上,要从单纯保障城镇三无老人、五保老人,向全社会老年人提供服务;在机构养老上,要从偏重非盈利性的养老机构,向盈利性的养老机构和非盈利性养老机构并存的方向转变;在服务提供方面,要从政府直接办养老服务,向政府重点购买养老服务转变。
2)养老模式多元化
我国的养老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在城市,养老机构一般不外乎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几种,社区的养老服务大多是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等几类,目前的养老服务模式只能说是处于一种初级发展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它的发展必将在服务功能与类型上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体系化。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综合联合国、国家人口计生委、全国老龄委以及部分学者对我国未来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结果,2015年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年均增长一千万左右。目前,我国大众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到70%。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14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这一平台,我市将助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进一步整合,承接更多高端优质资源。大会不但吸引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向我市聚集,也带动了企业家发展经营理念的转变,激活了发展新动能。
资本技术牵手,大会日益成为项目引进好平台
金融和科技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的两大引擎,只有深度融合,才有利于现代经济健康发展。围绕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和科技金融“双引擎”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我市将第七届资本交易大会和第二届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合并举办,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区域经济协作,实现产品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的有机融合。
平台的搭建,让德州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凸显,一批高端项目和优质资源纷至沓来。 1300余家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机构与我市3600家企业开展深度交流合作,298项高端前沿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 500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与我市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200多家金融机构前来开展业务,100多家金融和类金融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双轮驱动,大会日益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器
“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复杂环境下执行作业任务,可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进行精准操控。”日前,奥来救援科技有限公司排爆机器人样机研发成功。正因为这些特点,产品样机刚一问世便受到各界关注。据公司负责人郭学光介绍,批量生产后,仅此一款产品一年便可为公司新增销售收入4000万元。而这一产品的问世,得益于资本技术交易大会这个平台。
奥来科技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集液压救援工具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在去年的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上,他们与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签约,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同时,与省外一家投资机构对接合作,募集到充足的资金。资金及技术的双轮驱动,助力排爆机器人迅速研发成功。
为充分释放平台活力,首届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设5个金融路演对接专场,并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路演推介会、科技成果拍卖会等多场路演推介活动,架起资本、技术与产业互动的桥梁,让企业家、投资人、科技人才沟通更便利、对接更高效。“通过资本技术交易大会,德州构建了全方位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体系,探索出一条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的路子,对区域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段俊虎说。截至去年底,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5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96%,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建平台优服务,大会日益成为科金产融合发展助推器
“在手机上轻轻一点,8万元贷款立马就到账了,真是太方便了。 ”日前,运河经济开发区个体工商户孙修杰因扩大经营规模急需一笔资金,在得知工行德州分行推出“经营快贷”业务后,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下载APP进行申请,结果1分钟后贷款便顺利到账。
资本技术交易大会倒逼全市银行机构优化服务,为企业量身打造合适的金融产品。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16家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贷款余额达174.4亿元。
为给更多企业植入“科技芯”,我市充分发挥载体平台的聚集作用,聚人才、引成果,促创新、带产业。全市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企业科技创新平台1020家。另外,开展“科技服务进车间”等活动,梳理企业创新需求,与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双向发布、双向征集、双向揭榜”,推动产才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