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氢进万家”示范工程会落户山东?这还要从“双碳”目标说起。
在2020年召开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首先将改变的都是能源产业的构成。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仍然是能源产业的“大头”,而以氢能为代表的不产生碳排放的能源则占比较小。因此,在能源格局加速重构中,氢能源自然站上了城市发展的“风口”。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山东在推进氢能发展应用方面具备绝对优势。
根据《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山东氢能源动力总成系统产能计划达到5万台套。在氢能推广应用领域,开展将氢能利用进入工业园区、社区楼宇和交通移动用能、港口、高速等多场景的应用示范,打造全国首条氢能高速走廊、全国首个万台套氢能综合供能装置示范基地。“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装机容量达200兆瓦,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
为此,国拨经费1.5亿元,山东“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首个定向项目也在2022年开年之际顺利启动。2022年1月6日,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召开“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新闻通气会,通报了这一重要进展。据了解,山东“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批支持,助推我国氢能产业在2025年前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山东的‘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是一项综合性氢能推动计划,如果能将氢燃料电池广泛应用于重型汽车上,就能使中国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联合专家组组长、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卓平一语中的,“山东正在大力推进动力系统革命,潍柴动力(000338)、中国重汽等企业也都是重型装备制造转型的主力军,这是示范工程能够落地山东的其中一个原因。”
余卓平表示,“新旧动能转换这个重大战略是在山东拉开的,在这个过程中山东迫切需要能源改革。目前来看,山东有着十分清晰的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从资源、到装备制造再到布局与应用,山东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未来‘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将着重搭建可复制、可推广的氢能示范工程综合管理运维体系和大数据平台。”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徐子春表示,依托这个平台,将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终端数据采集体系与标准化的氢能“制—储—输—用”结构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建立纯氢管网在线运行监测和智能化运维,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各环节数据采集与氢品质在线快速监测,助力山东兑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