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经济产业园是一个创业者的乐园。
百年前,这里就是一片兴业的热土,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 张謇创立了大豫垦植公司,创建了我国最早的民族轻工业。而今,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的深入推进,长三角经济带的快速崛起,海内客商纷至踏来,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独特的优势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上半年,该区完成注册外资3700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74%;实现到账外资1528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51%;全区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投入达11.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2.72%;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认定新开工5个,完成全年任务的50%。
在优化机制中整合力量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就是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只有充分调配好机器上每一个零部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保证机器优质运转。
今年,循环经济产业园通过“1+4+9+N”的模式组建招商队伍,将相关指标落实到具体人头。“1”是指由区主要领导着力围绕外向型经济、重大项目带头走出去招商;“4”是指落实4支专业招商队伍,着力围绕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定位的项目,瞄准亿元以上工业、服务业项目全力招商;“9”是指大力推行兼职招商,主要侧重各自本职工作范围,招引符合园区落户条件的项目;“N”是指机关干部和村居干部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每两个人一个组合自愿组建招商组,积极参与招商。通过整合优势力量,打组合拳,从根本上解决招商力量不集中、招商人员走不出的问题。
将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吸引重大项目落户。利用临海风能资源,引进华润南通如东东安二期风电场顺利落户;利用海力风电重件码头,引进江苏海灵重工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扩建海上风电单桩、导管架制造工程等项目;利用江苏省唯一的“进口再生资源圈区管理试点区”,引进了如东亚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的拆解、回收项目。这些单体个量都超亿元的项目,正在为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
在补长短板中谋求突破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就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必须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技术队伍,才能提高工效,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培训优质的招商人员和项目建设服务人员成了当务之急。“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任务再急、时间再紧,这堂课必须要补,这个短腿必须要拉长。上级考核的关键点、相关法律法规、招商技巧,项目建设服务的方式记法、程序内容,组织专业招商人员和项目建设服务人员集中时间进行培训;通过邀请专家培训、以老带新、外出取经等多种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减少或避免工作的失误,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和项目投资方的满意度。
盘活原有工业区土地资源,拉长用地难的短板。循环经济产业园工业集中区是一条狭长带,靠近居民区,环境容量小;而原大豫工业集中区由于新S334线东延,交通优势更为明显,向西不到10公里就进入通洋高速公路如东东出口,向东不到10公里就进入沿海高等级公路。今年,地处兵房工业集中区的江苏盾王劳保用品有限公司投资1.245亿元,扩建劳保皮鞋生产项目,园区安排项目落户该工业集中区,7月26日已开工建设,投资方非常满意。
在跟踪服务中推进项目
类似的产品,竞争靠质量、价格;同样的质量、价格,就是比售后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同样如此,只有服务做得好,才能出现以商引商的葡萄串效应。
招来项目一旦签约后,循环经济产业园就落实专人跟进,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倒排工期,紧盯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握项目建设重要时间节点,确保按期完工。同时,优化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流程,在规划设计、用地指标、环评报批、可研审批等环节与有关部门沟通衔接,帮助企业落实水、电、路等配套设施。
投资1.2亿元的江苏徐鸿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66万羽蛋鸡场及鸡蛋加工项目原计划建在江苏鸿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旁边,这样便于管理,但离居民区较近,不利于防疫。园区项目跟进服务组通过协调,将项目安排在凌港村北部的垦区,土地资源充沛,预留了发展空间。该项目负责人、公司总经理倪建国高兴地说,正是这样的优质服务,才吸引了总部决策层,现在已有3家企业落户如东,接下来还决定将鸿轩上海总部搬迁过来,为如东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高辉工贸是该区第一个投资超亿元的生产型服务项目,园区实行一条龙“保姆式”服务,目前进展顺利,预计年内能达产。
把“金饭碗”做大做亮
北靠洋口港,南倚通州湾,临海高等级公里穿境而过,不出十里,就有高速路口、火车站,又遇江苏沿海大开发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两大国家级战略机遇叠加。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优势、产业优势逐渐显现。
再生资源加工区是江苏唯一的“圈区管理试点区”、“城市矿产示范区”,是一只名符其实的“金饭碗”,利用回收、分解的再生铜、铝为原料,发展机器、电子类加工产业,目前已招引的项目包中的20个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到“十三五”末,加工区将在循环经济产业园二、三次产业中贡献份额占比达到50%,并逐步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东凌水库是江苏沿海唯一的淡水湖,这不失为循环经济产业园又一只“金饭碗”,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计划5年内完成投资50亿元,将把东凌湖区域建设成为江苏东部沿海地区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最美乡村、沿海人居栖息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天时、地利已占尽优势,接下来就是“人和”,打造更优更美的软环境。当前要做的是,必须以园区“十三五”规划为先导,密切跟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产业政策,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组织策划力度和动态管理,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把“金饭碗”做得更大更亮,使园区成为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