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健康,品质生活之前提,小康社会之基础。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大健康产业亦成为了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据业内人士预测,2016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有望达到3万亿元,到2020年左右健康服务业将达到8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年均增长26%。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健康产业,广州都有着巨大优势与诱人前景。
医疗资源,家底殷实。作为华南地区的医疗中心和医药流通中心,广州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医疗资源平均配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形成了较完备的医疗卫生、健康养老、医疗保健和健康保险等多样化的服务网络,医疗服务辐射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据统计,2014年,广州医疗卫生机构共接待患者1.38亿人次,平均每天有37.8万人次在广州看病。
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岭南中医药文化中心,广州市民崇尚养生保健,注重食疗、药膳,爱煲汤、喝凉茶,对中医情有独钟。业已形成文化的传统习惯,成就了广州的中医药产业——一大批优秀中医药企业集聚发展;中医药从业人员数、研发能力和中药企业产值均居全国前列;重点中医专科水平较高,在糖尿病、耳鼻喉、心血管、髋关节、针灸等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拥有“白云山”“王老吉”“陈李济”“潘高寿”“何济公”等一大批名闻遐迩的传统品牌。
医药产业,异军突起。广州是“南药”的重要产地,有着扎实的医药产业基础,2014年,广州生物与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459.20亿元,增加值 433.65亿元。其中,广药集团作为广州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龙头企业,是广东省、广州市重点扶持的大型骨干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制药集团。近年来,该集团通过积极布局与发展“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大医疗”四大业务板块,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749亿元。连续多年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中位居第1名。
产业政策,因势利导。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在用地、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加以培育。具体在以下几方面着力:打造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推进园区建设,催生集聚效应;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加强资金引导,带动社会投入;重视智力培育,汇聚创新人才。广州“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建设健康医疗产业聚集区”,为广州健康产业发展定调。
聚集发展,抱团取暖。依托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规划,统筹建设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广州国际生物健康岛等生物技术研发核心区,逐步形成“三中心多区域”产业布局。其中,广州国际生物岛开岛以来,132家企业落户,引进项目140个,投资总额37亿元,覆盖生物医药研发、检测机构、企业总部。
应势而为,大有作为。大健康产业是21世纪经济的核心产业,是其他产业突破困局的催化剂。在崭新的、重大的历史机遇下,广州健康产业既要有守势,牢牢把握传统优势,在传统领域深耕细作,同时又要有攻势,在新兴领域开疆拓土,促进健康产业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的融合。抓住大机遇,成就大未来,广州健康产业将更臻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