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促进产业、城市、学校、人才深度融合,构建“4+X”现代产业体系规划面积十倍于软件园二期的软件园三期,被喻为“海西硅谷”, 它不仅是未来厦门经济的战略增长点,也是集美产业转型重要的支撑。随着软件信息业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人们印象中集美只有老工业的产业格局正在不断被改写。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转型发展的新常态,集美区以“美丽厦门·人文集美”发展战略为指导,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构建“4+X”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软件信息服务、机械装备制造、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演艺传媒“4”大主导产业,扶持发展新材料、水暖卫浴、纺织服装及现代都市观光休闲农业等多项特色产业。
未来,集美区将进一步以创新为引领,促进产业、城市、学校、人才深度融合,打造“区域创新中心”。
工业
“制造”变“智造”,提升传统企业
去年,全市首个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在集美成立,这个有指标意义的研发平台由思尔特和卫浴行业“大佬”路达、机器人领军企业ABB公司一起组建,首先在卫浴五金的抛光、打磨环节进行“机器换工”,促进精益生产。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近年来,集美区提出以“智能制造、品牌培育、质量提升”为核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不断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创新”元素。为引导和推动企业提升自动化水平,集美区率先出台“机器换工”补助政策,对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整机或成套设备的,区政府给予配套补助,且补助资金上不封顶。
集美区还引进了来自台湾的“顾问”——中国生产力中心(台湾),借助台湾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对辖区企业进行“一对一”的诊断、辅导。目前,已有16家企业接受深入辅导,在人均产出、供需改造、效率提升方面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今年,集美区继续加大惠企力度,比如在集美区行政服务中心开通全省首个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平台,并通过一家家走访企业,梳理出涉及企业用地、人才等方面的195个问题,由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推动解决,真正做到“一企一策”服务。
新兴产业
软件信息、文化演艺规模效益初现
被喻为“海西硅谷”的软件园三期可谓发展迅速,截至去年底,已经实现25亿元的产值。目前已核准入园企业501家,包括64家港澳台企业,已经入驻办公的就有200多家企业和5000多名员工。
在未来,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整个软三片区,将容纳2000家规模企业和20万人才,预计形成2000亿元产值,是不容小觑的行业“航母”,将形成产业集聚效益。
当前,集美正在全力推进包括软件园三期起步区、创新创业大厦、软三动漫产业区等在内的4.7平方公里的“创新城区”,力争在今年底前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配套功能较完善”的“15分钟创新生活圈”, 让工作在这里的人可以“足不出园”就能获取便利完善的工作、生活要素。
软件信息业的蓬勃,折射出集美大力发展三产的决心。今年上半年,集美区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市数一数二,软件信息、总部经济、文化演艺传媒等新兴产业贡献显著。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厦门老院子景区、嘉庚剧院、诚毅科技探索中心、灵玲国际马戏城等项目,集美的“城市文化演艺中心”逐步成型,并同步带动了旅游市场的增长。
创新创业
集聚人才,形成良好“生态系统”
众创空间落户集美,最高可获奖励500万元!刚刚公布的《集美区创新创业补助奖励实施细则》吸引了不少创业者的注意。根据这份细则,入驻集美的众创空间、创新创业项目乃至相关服务中介机构,都将获得相应的补助和奖励。
去年,集美就率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创新的实施办法》,这份细则的出台,对“实施办法”作了更具体的说明。让创业者感到非常“贴心”的是,不仅办公场地、办公硬件区里有扶持,生活上租房、交通费也有补贴,打造这种让创业者“拎包”即可进驻、全无后顾之忧的创业、生活环境,正是各方面努力的目标。
爱特众创、厦门游戏创新中心、阿里云“创客+”、一品威客等越来越多创客空间在集美生根发芽。围绕建立“创业导师+专业服务+产业园区+创投基金”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集美为创客提供早期办公、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创业培训以及食住行后勤配套等全方位服务。现在,集美在新城、软三等重点片区规划了5000套人才公寓,其中1000套很快可以交付使用。
集美有十几万名高校师生,涌动着无限的创新力量。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文集美将进一步通过营造良好的政商环境和服务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正能量,推动产业、城市、学校和人才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