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优势与作用在哪里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7-04-26  点击:2656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今年初,中央成立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任主任,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今年初,中央成立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任主任,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视。作为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先行区”和“试验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十二院)作用无疑将更加突显。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强调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您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答:当前我国迈入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阶段,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各种外部压力和风险挑战急剧增多,主要分为安全和发展两个大的方面。
 
  从安全的角度看,挑战是“修昔底德陷阱”。这指的是在发展过程中,“新型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爆发(战争)冲突的可能性会增大。
 
  从发展的角度看,挑战是“中等收入陷阱”。这指的是一国的GDP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如果不能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就无法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从全局来看,安全和发展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我国现在要同时跨越两大陷阱,面临如何处理有限资源的矛盾:要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就需要加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需要加大对经济建设的投资。
 
  克服有限资源的矛盾,同时跨越“两大陷阱”,关键在于实现军事优势、经济优势的良性循环。
 
  国际知名智库兰德公司在《衡量国家实力》中提到,历史上能够长期保持强大的所有强国都在经济优势和军事优势之间建立了良性循环。美国能够长期保持超级大国地位,关键是能够将有限资源打造为双向互动的“经济竞争力”和“军事战斗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无论是《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出台,还是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上,对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指示,都是要打破军民两大体系的界限,使得“生产力发展”和“战斗力生成”相互转化、相得益彰,保障中华民族和平崛起、永续发展。
 
  问:军民融合发展对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
 
  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势头、速度在世界大国中一枝独秀;另一方面“三期”叠加持续、下行压力加大、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发展呈现“将强未强”的态势,成长矛盾增多、风险和压力增大。循规蹈矩、因循守旧没有出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实现发展的“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必须走“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道路,从更高起点上设计未来。
 
  当前,军用、民用技术的界限日益模糊。发达国家军事专用技术比重已不到15%,而军民通用技术超过了80%。
 
  与一般消耗性开支不同,国防建设“溢出效应”显著。以航天产业为例,从欧美航天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是1:2,对相关产业的辐射能力达到1:7至1:14.
 
  像接力赛一样,实现技术突破是跑好了第一棒,技术的转化应用则是下一棒,如果下一棒没人接,科技成果再耀眼也变不成生产力。因此绝不能让科研成果“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让“养在深闺”的国防尖端技术回馈民生,找到理想的“婆家”。只有打通国防尖端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里地,才能迈入富国和强国相统一的快车道,为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问:航天十二院的发展定位是什么?在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独特使命和优势?
 
  答:十二院是由中央批准、中编办发文,在原航天五家单位基础上重组成立的,肩负着中央赋予的“打造钱学森智库;支撑航天、服务国家;成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抓总单位”三大使命,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六大总体:智库总体、情报总体、数据总体、自动化总体、网络与信息化总体、军民融合产业化推进总体。
 
  中国航天工业的突破和快速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30年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营造了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如今,全球航天经济超过3000亿美元,潜力巨大。然而,由于过去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的滞后,中国航天仅仅发挥了局部的、间接的、点状的“溢出效应”,潜力亟待挖掘。
 
  中央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吹响了富国强军相统一的号角。
 
  “成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抓总单位”,就是赋予十二院在产业层面军民融合的“试验田”和“先行区”地位。特别是国家有关单位授予十二院“军民融合促进中心”平台,赋予了我们对3.7万项航天专利技术、近1.7万项专利技术进行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职能。十二院将用好这一平台,推动航天高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航天推进、民众受益”方针,建设专业化的平台,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
 
  重组成立一年来,十二院在打造军民融合业态上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新路子:实现了全国首个“航天(国防)技术转移应用中心”在合肥蜀山落地运营;推动了航天等离子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转化应用;打造了“天空地”一体化通信集成能力;积极发展以“太空体验”为核心的文化创意、科普教育产业,与地方合作打造“航天梦工厂”……
 
  系列成果充分证明了我们践行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走得对、走得好,也必将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今年曲水净土健康产业园还开辟了近2000亩的玫瑰种植园
下一篇:装备制造业优势增强 文化产业投资高速增长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