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和《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相关要求,实现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农业板块落地,落实北京平谷区 “三区一口岸”的总体发展定位(首都东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特色休闲及绿色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和服务首都的综合性物流口岸),北京市平谷区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并制定了2019年度的65项具体工作任务。
平谷区紧紧围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功能定位,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理念,承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高精尖”农业,打造北京农业“中关村”。平谷区委、区政府围绕科技创新、三农发展、园区建设、产业提升等重点工作,确定了2019年度的6大类、65项具体工作任务,全面启动农科创示范区建设。
平谷区将围绕园区建设,创新机制,聚集要素,搭建平台,发展高精尖科技农业;促进三农发展,提质增效;加大资金保障和人才引进力度,对建设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等方面列出了完成时限,明确了牵头领导、牵头部门、计划目标和考核标准,形成了时间表、施工图。
示范区建设采取以点带面,从核心区逐步辐射带动,扎实推进的策略。核心区位于平谷区峪口镇中心区,总面积约1.725万亩,其中1394亩建设用地已列入中关村平谷园范围。根据任务要求,平谷峪口镇正在积极编制总体规划、中心区深化方案及地块控规,并将委托瓦赫宁根大学为农科创规划提供咨询,深入分析产业发展需求和土地使用效益,结合农村“三块地”改革,分类制定核心区中关村园区用地、一般建设用地和周边农用地的征占、开发、流转、集约利用等方案。
在聚集国内外一流农业科研机构任务方面,平谷明确提出搭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赵春江院士平谷工作站2018年9月6日成立以来,院士团队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平谷大桃、蛋种鸡等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平谷生物农业研究院聘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原中央候补委员翟虎渠教授担任研究院荣誉院长,万向元教授担任院长,开展生物与农业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目前,落地平谷的研究院“生物农业科学试验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已经正式投入使用,首期批复试验用地85亩,主要用于研究院的农作物(玉米、小麦、高粱)杂交育种、杂交制种、杂种优势测试等农业科学试验。
平谷区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部门,全力推进建设一二三产联动的科技型美好田园综合体任务,截至目前,已初步确定两个田园综合体建设目标,一是重点推进金海湖镇茅山后村佛见喜梨产业项目,组建农业科技股份制公司带动村民致富,开发民宿旅游、观光采摘等附加价值,打造东部地区田园综合体;二是充分发掘峪口镇西营村“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在村庄美化、产业提升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农业农村局牵头推进的完善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和管理模式等任务也分别取得进展。土地信息化平台项目已经完成发布招标公告,年底将建成“平台一期”工程,包括:土地流转、“三资”管理、合同管理、财务审计、物价分析等功能,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和平台运营效果,已经启动农用地流转运营机制研究,并不断调整完善,年底前将形成一套基本成熟、贴近实际、简便易行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