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战略性新兴产业 扬州未来大有作为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7-04-21  点击:5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扬州基础非常好。”昨天下午,出席2017“中国·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论坛”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学杰,对扬州产业发展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论坛上,他做了主题演讲,让扬州的企业家们大开眼界。

         昨日,2017“中国·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论坛”在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由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扬州市发改委承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扬出席论坛并致辞。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领导以及全市300多家新兴产业企业负责人参加了论坛,并在对接会上作交流。
 
         陈扬表示,举办本次论坛是为促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机遇,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同时推动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走进我市,力争国家基金平台在我市释放最大效应。他希望各位专家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会诊把脉,让扬州能更加清楚地把握好行业发展的方向。
 
         论坛上,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智能机械系统及应用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刘立、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尹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学杰分别从机器人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作主题演讲。“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对接会”分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医疗器械和高端制药、轨道交通与电力电子、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与新材料等五个分会场,与我市企业家进行交流。 
 
    扬州新兴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扬州基础非常好。”昨天下午,出席2017“中国·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论坛”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学杰,对扬州产业发展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论坛上,他做了主题演讲,让扬州的企业家们大开眼界。     
 
         “从目前发展来看,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自身特色。”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智能机械系统及应用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刘立说,有了好的基础,更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做大做强。
 
         “通过‘十二五’以来的提高和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五大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市发改委主任杨蓉介绍,近年来,扬州通过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产业集聚不断加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600家,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逐步拉长增粗,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且建成了国家级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晶澳太阳能研发中心、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扬州分中心、南大扬州光电研究院、南大扬州化工研究院、西安交大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研究院等一批新兴产业公共研发和检测平台。
 
    产业发展扬州要有争抢意识
 
         发展如百舸争流,面对突飞猛进的产业态势,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该如何进一步开疆辟土?论坛上,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企业家,他们都认为必须抢机遇。
 
         扬州市飞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名负责人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现在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这个时候,谁抢抓机遇意识强,谁推动发展力度大,谁就能领先一步。”
 
         “这几年,扬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发展要在现有基础上,出政策、作调整,对接国家和升级相关战略,把新能源汽车等特色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尹正认为,这不仅要政府层面搭平台,更需要企业家打开思路,放开步子。
 
         “这几年,我们抓住了很多发展机遇,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比如,借助全国首批“十城万盏”试点城市,稳步实施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工程,市区安装LED灯具超25000盏,全市并网发电规模达到612.2兆瓦,位居全省前列;一批风电、光伏示范应用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也加快推进,顺利入选第二批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      
 
    新兴产业 扬州未来大有作为
 
         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突破7000亿。 “我们已经发布了扬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杨蓉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5+3”发展,继续做大做强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节能环保五大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三大产业,形成布局合理、集聚集群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我市力争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年均增长约11%,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左右。
 
         “同时加大企业培育。”杨蓉介绍,将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突破800家,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5家规模超百亿企业和50家规模超十亿企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开票销售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5%左右,新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数占工业重大项目总数的30%以上。
 
         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最为重要,据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家级、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12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2.3%。
上一篇:新能源“点燃”脱贫新希望
下一篇:聊城开发区形成了北外环现代物流集散带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