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民航作为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备受瞩目,代表委员们积极为中国民航发展建言献策,媒体纷纷将聚光灯投向中国民航,中国民航广泛吸引着大众的目光、舆论的关注。
目前,人们通过媒体深度感知和参与着全国两会,感受着中国民航发展的点滴。从整体来看,民航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出行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网友对民航关注的热度更高了,正向评价更多了,营造了“积极关注”“理性建言”的舆论氛围。其中,“通用航空”“航班正常”“空域改革”“国产大飞机”等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通用航空“飞”入百姓生活
备受关注
近几年来,通用航空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驶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中国民航为推动通用航空与航空运输“两翼齐飞”,提出了通用机场分类管理的新理念,确定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安全管理新导向,迈出了通用航空试点引路的新步伐,出台了简政放权的新举措,取得了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成效,开辟了真情服务的新通道。因此,与以往全国两会相比,代表委员们针对通用航空领域提出的建议明显增多,关注的范围也更大。
与此同时,“通用航空”4个字频频出现。网友跟着媒体的步伐,通过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和建议,全面了解了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可能出现的未来,“通用航空的时代已经来临”“通航真的‘热’起来了”等评论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
网友普遍认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李健提出的我国通用航空“上不了天、落不了地、盈不了利”的问题,直击通用航空发展要害,体现了中国民航全力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决心;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旅游局局长刘旗表示,乘坐直升机游览方便快捷且看点十足,很好地诠释了“通用航空+旅游”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门市市长孙兵预计,未来10年全国各类通用航空器需求达1.2万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通用航空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阐述了“通用航空+中国制造”的市场前景,与《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的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制造,推动直升机、无人机、通用飞机产业化的要求不谋而合。
在通用航空未来如何发展的讨论中,网友普遍认为,不论是旅游还是应急救援,通用航空已与百姓生活越来越紧密。未来,通用航空除了产业本身的发展之外,主要是刺激消费转型、升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提高后更多的需求,包括娱乐飞行、私人飞行等。这或许是今后通用航空的发展之路。
航班正常率明显提高
广受赞誉
航班正常与否和大众关系密切,大众高度关注。今年,不论是代表委员还是广大网友对航班正常的评价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已从对航班何时才能正常的质疑,转变为对航班正常率较高的称赞。
今年,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从去年暑期开始明显感觉航班正常率提高了许多。许多网友也对此表示了认同,以前坐飞机最担心的就是航班不能按时起飞,影响出行计划,现在这种担心越来越少了。诚然,在过去的一年,中国民航为保障航班正常不断提质增效,陆续亮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实招、硬招,更加注重航班正常管理的系统性、协同性,严格把控运行总量,科学落实运行标准,持续提高保障能力,强化技术手段支撑,对航班延误整治猛药去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以刚刚结束的2018年春运为例,在航班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全国客运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达80.06%。
日前,我国首部全面指导提升民航服务质量的重要文件《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航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出台。到2020年,中国民航将初步建成系统完善的航班正常保障体系,全行业航班正常率达到80%以上,机场的始发航班正常率达到85%以上,旅客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令人精神一振,民航局的工作目标明确了,百姓心中更有底。各行各业都应该制订具体的奋斗计划,促使社会不断进步。
空域管理改革已成各方共识
热度不减
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壮大,空域资源不足逐渐成为制约民航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都有代表委员建议呼吁加快空域管理改革,今年也不例外,而且行业内外代表委员与网友呈现出遥相呼应之势,意见高度一致。
全国政协委员,东航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绍勇;全国政协委员,南航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王昌顺;全国人大代表,海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海航基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虹宇;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勇等业内代表委员集体发声,对空域管理改革建言献策。
“空域资源紧张成为制约我国民航业发展的瓶颈”这一判断已成各方共识。很多网友表示,航路拥堵影响了航班正常率,给百姓的出行乃至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造成社会成本大幅增加,空域管理改革已迫在眉睫。